|
抗日根據地軍民是怎樣戰勝困難的? |
|
|
|
 |
1941年至1942年,是中國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本侵略者在中國佔領區殘酷地進行殖民統治和經濟掠奪,並且集中日、偽軍反復“掃蕩”敵后抗日根據地。國民黨頑固派繼續加緊反共“摩擦”。華北地區又遇上了年年災害。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和敵后抗戰斗爭進入嚴重困難的困難時期。中共中央號召廣大軍民發揚革命精神,戰勝困難,爭取勝利,先后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正確的政策:精兵減政、統一領導、發展生產、整風運動、三三制政權、增產節約、減租減息等。大生產運動和整風運動是兩個中心環節。抗日根據地的大生產運動在克服嚴重的物質生活困難方面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整風運動使黨達到了空前的團結並進一步成熟起來。抗日根據地軍民正是在共產黨這些正確政策的指引下,克服了極端嚴重的困難,為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作了物質上和思想上的准備。(中共北京市委黨校研究生部 師霞)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