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的各項工作>>中國的宗教>>政策闡釋
宗教的長期性
【字號 】【論壇】【打印】【關閉
  宗教作為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現象,其存在有復雜的自然根源、社會根源、社會根源和認識的根源。恩格斯說:“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時代從人們關於他們本身和周圍的外部自然界的錯誤的、最原始的觀念中產生的。”它是自然力量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壓迫,以及人們認識上不能理解和不可抗拒而求助於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消極表現。“一切宗教都不過是支配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在這種反映中,人間的力量採取了超人間的力量的形式。”在人類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宗教從原始的自發宗教或自然宗教發展到人為的宗教﹔從多神教發展到一神教﹔從部落的民族的宗教發展到世界宗教,對人類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

  宗教存在的根源在於現實社會,而現實社會的矛盾斗爭和不平衡發展的長期性,決定了宗教根源存在的長期性。宗教有其發生、發展和消亡的客觀規律。宗教存在的根源消除,宗教的消亡也是必然的,但是人類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的程度,以及人們的認識水平,還遠沒有達到足以消除宗教根源的程度,宗教還有其存在的條件。馬克思說:“隻有當實際日常生活的關系,在人們面前表現為人與人之間和人與自然之間極明白而合理的關系的時候,現實世界的宗教反映才會消失。隻有當社會生活過程即物質生產過程的形態,作為自由結合的人的產物,處於人的有意識有計劃的控制之下的時候,它才會把自己的神秘的紗幕揭掉。”恩格斯也說:“當謀事在人,成事也在人的時候,現在還在宗教中反映出來的最后的異  己力量才會消失,因而宗教反映本身也就會隨著消失。理由很簡單,因為那時再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反映了。”

  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宗教仍將長期存在。江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有利於消除宗教存在的階級根源,但宗教存在的其他社會根源和自然根源、認識根源的消失,則需要經歷一個極為漫長的歷史時期。從長遠看,隨著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人們不斷掌握自然界的奧秘和自己的命運,對客觀世界、生命運動和宗教本質的認識不斷趨於科學和理性,有利於宗教最終走向消亡,但這個過程是十分復雜的,絕不是短時期內可以達到的。”隨著新中國的建立,在我國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的消滅,宗教存在的階級根源已經基本消失。但是宗教賴以存在的自然根源、社會根源和認識根源仍然存在。由於人們意識的發展總是落后於社會存在,舊社會遺留下來的舊思想、舊習慣不可能在短期內徹底消除﹔  由於社會生產力的極大提高,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的建立,以及教育、文化、科學、技術的高度發達,還需要長久的奮斗過程﹔社會發生的劇烈變化,人們載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空虛等情況,貧困、疾病、災害、犯罪等等帶來的社會不安和痛苦,以及生命和宇宙中還存在的許多尚未作出科學結實的現象,都可能成為促使人們到宗教中去尋找精神依托的原因和理由。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還存在著一定范圍的階級斗爭﹔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人們感到還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和宿命論觀念,在人們的頭腦中還大量存在。

  宗教是人類社會的客觀存在,不僅過去長期存在,將來也還會長期存在。馬克思主義認為,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文明的進步和人們思想覺悟的提高,宗教存在的基礎和條件將逐漸減少,最終是要消亡的,但這將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正如江澤民同志深刻指出的:“宗教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具有漫長的歷史,在社會主義社會也將長期存在。宗教走向最終消亡也必然世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可能比階級和國家的消亡還要久遠。”

  共產黨人是唯物主義者,不信仰宗教,但尊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並依法保護公民宗教信仰的自由,同時堅持以科學的觀點和方法對待宗教,努力認識和掌握宗教自身規律。必須正確認識社會主義主義條件下宗教存在的長期性,既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消滅宗教,也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發展宗教。  
來源:中共中央統戰部網站 (責編:石希)



期刊雜志  
黨的文獻 中共黨史研究
百年潮 世紀風採
紅岩春秋 黨史博覽
黨史文苑 黨史縱覽
湘潮 北京黨史

最新推薦  
2010年全國黨史工作會議
開國上將紀念館
經典著作:領導人文集
歷屆黨代會黨章修改變遷
革命先輩網上紀念館
共和國腳步——1949年檔案
五四運動九十周年
 
歷次黨代會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中共三大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

中共四大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

……
 
紀念館  
黨旗 黨徽
毛澤東紀念館 周恩來紀念館
黨章 入黨誓詞
劉少奇紀念館 朱德紀念館
 

鏡像: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