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主黨派的涵義 |
|
|
|
 |
民主黨派指在中國大陸范圍內,除執政黨中國共產黨以外的八個參政黨的統稱。它們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民主黨派的社會基礎是民族資產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同這些階級相聯系的知識分子,以及其他愛國民主人士。它們不是單一階級的政黨,而是帶有階級聯盟性質的組織,在政治態度上存在左、中、右的政治分野。其政治主張與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時期的政治綱領基本一致。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黨派採取爭取、聯合的方針,在抗日戰爭和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斗爭中,中國共產黨同民主黨派建立了合作關系,各民主黨派在斗爭中經受了考驗。隨著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除中國青年黨、民主社會黨投靠國民黨以外,其他民主黨派都積極響應中國共產黨1948年發布的“五一”口號,同中國共產黨一道為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新中國而共同奮斗。各民主黨派在這一時期的革命斗爭中拋棄了某些人的“中間路線”和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幻想,逐步接受共產黨的領導,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建立新中國作出重要貢獻。
1949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的共有11個民主黨派,初步形成了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格局。1949年底,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並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人民救國會自行宣布解散,遂形成現有的八個民主黨派的格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各民主黨派都確定以《共同綱領》和憲法、人民政協章程總綱作為自己的政治綱領,積極參加人民政權和人民政協的工作,為鞏固人民民主專政,順利實現社會主義改造和迅速發展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家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以后,各民主黨派的性質亦隨之發生根本變化,成為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和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共同致力於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各民主黨派都積極參加國家政治生活,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它們既是中國愛國統一戰線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維護國家安定團結、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祖國統一的一支重要力量。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