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伯鈞(1895-1969) |
|
|
|
 |
安徽桐城人。早年武昌高等師范畢業,任安徽宣城師范校長。1922年入德國柏林大學攻讀哲學,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回國后,任中山大學教授。參加北伐,任北伐軍總司令部政治部宣傳科長、秘書長、副主任,第九軍黨代表。參加“八一”南昌起義,被任命為起義軍總指揮部副主任,同年底脫離中國共產黨。1928年在上海與譚平山等醞釀成立中華革命黨。1930年同鄧演達等創建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當選為中央干部會干事。1933年參加“閩變”,任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土地委員會主任。抗日戰爭時期,參加抗日和民主活動,受聘為第一屆、四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1年參與籌組民主政團同盟,任中央常委兼組織委員會主任。1947年民盟被迫解散后,同沈鈞儒等在香港召開民盟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在香港恢復民盟總部和與中共的合作。1947年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改組為中國農工民主黨,任主席。1948年響應中共“五一”號召,從香港到東北解放區,參與籌備新政協。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1949年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交通部長,中國農工民主黨主席,中國民主同盟副主席。《光明日報》社社長。是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一、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