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成立時對其他政治力量的態度 |
|
|
|
|
經過辛亥革命、特別是五四運動洗禮的中國的先進分子,根據自己的親身實踐,經過審慎的思考和反復比較,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把它作為觀察、改造國家命運的工具,在中國傳播。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正在苦悶中探索、在黑暗中苦斗的中國人民,以革命思想、革命方法的巨大啟迪。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出現了一批贊成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從1920年8月開始,先后在上海、北京、武漢、長沙、濟南、廣州等地成立了共產主義小組,在列寧領導的第三國際(即共產國際)的幫助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31日在上海召開。出席大會的有國內各地和旅日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12人,代表全國53名黨員。他們是: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董必武、陳潭秋、毛澤東、何叔衡、王盡美、鄧恩銘、陳公博、周佛海。包惠僧受陳獨秀指派,也參加了會議。會議的中心任務是討論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組織。大會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通過了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確定了黨的任務,選舉陳獨秀、張國燾、李達為中央局委員,陳獨秀任中央局執行委員會書記。
綱領規定:“以無產階級的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採用無產階級專政,以達到階級斗爭的目的--消滅階級”,“廢除資本私有制”,“聯合第三國際”﹔“堅決同黃色知識分子階層及其類似黨派斷絕一切聯系”。“對現有其他政黨,應採取獨立的進取的政策。”“不同其他黨派建立任何相互關系。”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黨綱決議表明:中國共產黨是按照列寧的建黨思想建立起來的無產階級政黨,是一個與當時中國其他政黨迥然不同的新型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它像光芒四射的燈塔,指明了中國人民的斗爭道路,使中國革命的面目從此為之一新。這是“一大”的歷史功績。但在中國如何進行無產階級革命,中國共產黨尚缺乏對中國實際狀況的了解和理論上的准備,特別是提出要與其他政黨“斷絕一切聯系”的觀點,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中國共產黨在理論上、統一戰線策略上的幼稚。這預示著,此后的革命道路既是光明的,也是異常艱難曲折的。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