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的各項工作>>統戰歷史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
【字號 】【論壇】【打印】【關閉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於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廣州召開。出席會議的代表165人,其中有共產黨員陳獨秀、李大釗、譚平山、於樹德、沈定一、毛澤東、瞿秋白、林伯渠、夏曦、張國燾、劉伯垂、李立三、王盡美等23人。孫中山擔任大會主席,親自主持大會的進行。大會主席團由胡漢民、汪精衛、林森、謝持、李大釗擔任。此次大會的主要議程是:(1)接納共產黨員、社會主義青年團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2)通過中國國民黨改組的章程和宣言﹔(3)通過組織國民政府案﹔(4)重新解釋三民主義﹔(5)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6)選舉國民黨的中央執行委員會。

  此次大會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是重新解釋“三民主義”和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對於“三民主義”作出新的解釋如下:(1)關於民族主義。《宣言》指出:“國民黨之民族主義,有兩方面之意義:一則是中華民族自求解放﹔二則是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這裡已明白無誤地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內容。(2)關於民權主義。《宣言》指出:“近世各國所謂民權制度,往往為資產階級所專有,適成為壓迫平民之工具。"而"國民黨之民權主義,則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數人所得而私也”。這裡明確地提出了廣大人民的民主權利。(3)關於民生主義。《宣言》指出:“國民黨之民生主義,其最重之原則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權﹔二曰節制資本。”“使私有資本制度不能操縱國民之生計”。這在實質上觸及了反對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壟斷資本主義的內容。大會在重新解釋“三民主義”的同時,又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並將這兩個方面聯系起來。這樣,國民黨的舊三民主義就轉變為新三民主義。此種新三民主義,就其基本內容而言,與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綱領基本上一致或接近,從而成為兩黨的政治合作及革命統一戰線的共同綱領。

  大會的另一項重要內容是從組織路線上處理國民黨同共產黨的關系。這就是接納共產黨員、社會主義青年團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在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期間,圍繞著《黨章草案》展開激烈的爭論。以方瑞麟等人為代表的國民黨右翼勢力,提出反對“跨黨”的主張。他們一方面極力反對共產黨員和青年團員加入國民黨﹔另一方面,要求增加“本黨黨員不得加入他黨”的條款。對於這個問題,大小會激烈辯論歷時五天。李大釗印發了《北京代表李大釗意見書》,嚴肅地解釋了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的理由,批駁了方瑞麟等人的主張。廖仲愷堅決支持李大釗的意見。大會否決了方瑞麟等人的提案,通過了《中國國民黨章程草案》,確認了共產黨員和青年團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原則,確定了正確的組織路線。

  根據這條組織路線,不但全體共產黨員和社會主義青年團員在組織上加入了國民黨,而且,國民黨組織系統在人員配備和干部使用方面也貫徹了這條路線。大會當選的24名中央執行委員中,有共產黨員李大釗、譚平山、於樹德3人﹔當選的17名候補中央委員中,有共產黨員毛澤東、張國燾、瞿秋白、林伯渠、韓麟符、沈定一、於方舟等7人。緊接此次大會之后,孫中山主持召開了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及中央監察委員會的第一次會議。在此次會議確定的3名常委中,有共產黨員譚平山1人。在國民黨中央機關所設的8個部中,共產黨員譚平山任組織部長,林伯渠任農民部長,楊匏安、馮菊坡、彭湃、張善銘等分別擔任組織、工人、農民、青年等部的秘書。此后,在國民黨各省市黨部中,亦安排共產黨人擔任負責人。毛澤東、惲代英、鄧中夏、向警予、羅章龍等擔任國民黨上海執行部負責人﹔林伯渠、李立三、林育南、項英等擔任國民黨武漢執行部負責人﹔李大釗、於樹德等任國民黨北京執行部負責人。可以說,以國民黨“一大”為起點,國民黨開始貫徹體現共產黨和國民黨實行"黨內合作"的新的組織路線,改組后的國民黨已經成為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的階級聯盟。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勝利召開,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統一戰線正式建立,這是我黨統一戰線政策的巨大勝利。
來源:中共中央統戰部網站 (責編:石希)



期刊雜志  
黨的文獻 中共黨史研究
百年潮 世紀風採
紅岩春秋 黨史博覽
黨史文苑 黨史縱覽
湘潮 北京黨史

最新推薦  
2010年全國黨史工作會議
開國上將紀念館
經典著作:領導人文集
歷屆黨代會黨章修改變遷
革命先輩網上紀念館
共和國腳步——1949年檔案
五四運動九十周年
 
歷次黨代會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中共三大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

中共四大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

……
 
紀念館  
黨旗 黨徽
毛澤東紀念館 周恩來紀念館
黨章 入黨誓詞
劉少奇紀念館 朱德紀念館
 

鏡像: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