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召開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糾正“左”傾盲動主義錯誤 |
|
|
|
 |
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后,在共產黨內普遍滋生了對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的憎恨和對敵人野蠻屠殺的無比憤慨的情緒,形成了一種近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拼命沖動。由於共產國際的代表羅米那茲“不間斷的革命”錯誤理論的誤導和中央領導者缺乏把全黨情緒引向正確方向的能力,對國情和斗爭形勢缺乏正確的認識,錯誤地把一部分人的認識水平當作廣大群眾的認識水平,不能恰當地提出當時的斗爭任務和行動方針,從而發生了盲動主義錯誤。當時的領導者堅持認為,既然中國社會內部的根本矛盾沒有得到解決,那麼革命潮流就不可能低落,隻會處在“一直高潮”中。因而不顧中國社會經濟情況和革命發展的不平衡性,不顧敵人的強大和群眾的情緒,到處命令少數黨員和少數群眾組織暴動,甚至在敵人控制嚴密的地區強行舉行毫無勝利希望的起義,以為這樣可能震動全國。他們對不同意“輕舉盲動”、想多保存黨的力量的不同意見者,扣上“機會主義毒發作”、“阻礙群眾暴動的發展”的“右傾”帽子,並在紀律上進行制裁。1927年11月瞿秋白主持召開的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擴大會議,這種“左”傾盲動主義更在全黨取得了支配地位。會議決議案斷言,“現時全中國的狀況是直接革命的形勢”,“現在的革命斗爭,已經必然要超越民權主義的范圍而急遽的進展”,提出了實行以城市暴動為“中心及指導者”的全國武裝暴動的總策略。會議指責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的領導者周恩來、毛澤東犯了機會主義錯誤,並給予政治紀律處分。
盲動主義使反革命鋒鏑之余保存下來的更加弱小的革命力量蒙受了重大的損失,使中國共產黨開始冷靜地重新考慮問題。1928年4月,共產國際執委會第9次擴大會議,通過了中國問題的決議,批評了盲動主義和羅米那茲的錯誤。中共中央接受了共產國際的批評,並於6月18日在莫斯科召開了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認真總結了大革命失敗以來的經驗教訓,在一系列有關中國革命的根本問題上做出了基本正確的回答,使全黨思想混亂的情況大體上得到了統一,並決定把工作中心由組織全國暴動轉到從事群眾工作上來,把爭取群眾作為黨的首要任務。根據共產國際的指示,大會推舉武漢碼頭工人向忠發為中央政治局主席,周恩來為中央常委秘書長兼組織部長。在以后一段時間內,周恩來成為黨的實際負責人。”六大”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它的主要缺點是:第一,仍把城市工作放在中心地位,沒有認識到農村、農民在中國革命中具有的地位和作用﹔第二,對中間派的作用和反動派內部的矛盾缺乏正確的估計和政策,仍把資產階級看作革命的敵人。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