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七屆三中全會制定的方針和合理調整工商業 |
|
|
|
 |
全國財經統一后,投機資本受到重創,虛假的購買力消失了,繼而出現許多私營企業產品賣不出去,資金周轉不靈,生產減縮,關店歇業增多,1950年5月,全國失業工人達110萬人。此時,民族資產階級中的一些人惶惶不可終日,與共產黨關系又趨於緊張。
1950年6月,中國共產黨七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的主要議題是確定黨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主要任務,以及實現這些任務所必須開展的各項工作和戰略策略方針。毛澤東向全會作了《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斗爭》的報告,指出:全黨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重要任務,是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斗爭。報告中把現有工商業的合理調整作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基本好轉的一個重要條件。毛澤東在會上還作了《不要四面出擊》的講話。提出:“我們不要四面出擊。四面出擊,全國緊張,很不好。絕不可樹敵太多,必須在一個方面有所讓步,有所緩和,集中力量向另一個方面進攻。”“我們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人、農民、小手工業者都擁護我們,使民族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中的絕大多數不反對我們。”
1950年下半年起,全國各地根據中共七屆三中全會的指示精神,開展了調整工商業的工作,包括調整公私關系、勞資關系和產銷關系。
調整公私關系方面,採取的主要措施有﹔(1)擴大對私營工業的加工訂貨和產品的收購、包銷。隨著加工、訂貨范圍的迅速擴大,使私營企業上半年的萎縮局面很快得到扭轉。(2)調整公私商業的經營范圍和調整價格。國營商業應把主要力量放在批發上,以調節市場,穩定物價。國營商店讓出30%左右的零售業務。(3)對私營工商業進一步發放貸款。(4)調整稅賦,對部分工業產品減稅,裁減稅種、稅目,提高所得稅起征點。
調整勞資關系方面,資方要確認工人的民主權利,積極改善經營管理﹔勞方為維持生產,可暫時降低工資福利,輪流歇工,共渡難關。勞資糾紛由勞資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由政府仲裁。
調整產銷關系,逐步克服生產中的無政府狀態,根據統籌兼顧的方針,通過調整,實現產銷平衡。
黨的七屆三中全會,及時提出了黨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戰略策略方針,通過對工商業的合理調整,不僅使一度呈現的私營企業生產經營萎縮的態勢得到迅速扭轉,而且使公私關系、勞資關系的緊張局面得到緩和。正如陳雲所說的:統一財經管理,調整工商業,“隻此兩事,天下大定。”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