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利用、限制、改造方針的制定 |
|
|
|
 |
(一)過渡時期總路線的醞釀和提出
隨著民主改革任務的完成和國民經濟的恢復,中國共產黨在1952年底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這條總路線的內容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並逐步地實現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條總路線的提出,標志著我國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全面實行,標志著我國有計劃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始。
中國共產黨提出的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是馬列主義關於過渡時期的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列寧曾經指出,在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之間,存在一個從前者轉入后者的過渡時期。這個過渡時期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它既有資本主義的成分、部分和因素,也有社會主義的成分、部分和因素,在過渡時期,要使多種經濟成分過渡到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建立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就要建立大工業,實行工業化﹔同時,要按照社會主義原則改造小農經濟,要用國家資本主義的形式對資產階級實行贖買。
過渡時期總路線從醞釀到形成有一個具體過程。毛澤東早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中,就分析了當時存在的各種經濟成分的狀況,提出了要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把中國建設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任務。七屆二中全會還規定了對私人資本主義必須採取利用、限制的政策。根據中共的政治主張,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所通過的《共同綱領》中規定:“在必要和可能的條件下,應鼓勵私人資本向國家資本主義方向發展。”但是通過什麼樣的途徑和辦法,對資本主義進行改造,使其成為社會主義經濟,仍然是不明確的。
建國后,經過三年國民經濟的恢復,國家財政經濟狀況得到基本好轉,歷史的發展也把兩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推到了我黨面前。這就是:第一,從生產力方面分析,國民經濟恢復以后,工農業生產雖然達到或超過解放前最高水平,但是我國生產力還相當落后,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比當時蘇聯以及資本主義國家落后得多,而且許多重工業部門,也沒有建立起來。要改變這種落后狀況,就要實行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在我國建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第二,從生產關系方面分析,在建國頭三年,我們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採取限制政策,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限制與反限制的斗爭十分尖銳,在斗爭中也暴露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落后的一面。這樣,對資本主義私有制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就歷史地提到著手解決的日程上來了。
1952年年底,毛澤東提出關於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初步設想。1953年6月15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李維漢關於國家資本主義問題向中央的報告時,毛澤東明確提出了這條總路線。后經財經工作會議和黨內高級干部進一步討論,1953年9月,中共中央正式向全國公布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同年12月,中央宣傳部發布了由黨中央批准的《為動員一切力量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斗爭--關於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學習和宣傳提綱》。1954年2月,中共七屆四中全會正式批准了中央政治局確認的這條總路線。
(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利用、限制、改造方針的制定
在社會主義改造時期,我國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改造,主要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后,對於資本主義的私有制的改造,可以用剝奪的辦法把它轉變為全民所有制。而剝奪的方法又有兩種具體形式:一種是沒收,像原蘇聯那樣,對資本主義私有制無償地沒收﹔另一種是贖買,採取有償的形式對資本主義私有制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我國從本國具體情況出發,針對中國資產階級的兩重性,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採取贖買的辦法,也就是通過國家資本主義的道路,來完成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1953年春,中央統戰部組織調查組,由李維漢部長率領到武漢、南京、上海等地進行調查。這次調查以國家資本主義問題為中心,深入考察了建國后頭三年私人資本主義的發展變化,總結了工業方面發展國家資本主義的經驗。在調查報告中明確指出:國家資本主義“是我們利用和限制資本主義工業的主要形式,是我們將資本主義工業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主要形式,是我們利用資本主義工業來訓練干部,並改造資產階級分子的主要環節,也是我們同資產階級進行統一戰線工作的主要環節”。
李維漢的調查報告,受到黨中央和毛澤東的高度重視。毛澤東親自打電話給李維漢,表示要提交政治局會議討論。6月中旬,中央政治局召開兩次擴大會議進行討論。參加會議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有關負責人,還有十個大城市的中共市委書記。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都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並一致肯定了這個調查報告。這樣,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就成為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會上,毛澤東指定李維漢為中央起草一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具有政策性的報告。李維漢的報告起草出來后,經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將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政策,確定為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針。
這樣,從七屆二中全會提出利用、限制私人資本主義,到1953年6月政治局會議明確為利用、限制、改造,使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方針明確起來了。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