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民主黨派工作 |
|
|
|
|
建國初期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工作,主要的和大量的是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的工作。
新中國成立初期,共有十一個民主黨派,即: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人民救國會、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中國國民黨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和台灣民主自治同盟。1949年11月,中國國民黨民主派舉行第二次代表會議,決定將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和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統一成一個組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同年12月,中國人民救國會宣布解散。這樣就形成中國共產黨與八個民主黨派合作的局面。
新中國成立后的頭幾年,各民主黨派主要開展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分別召開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會議,確定政治綱領和方針任務
1949年底至1950年11月,除台盟外,各民主黨派相繼召開了全國代表會議和中央會議,確定新中國成立后的政治綱領和組織方針。會前,各黨派內部都曾發生過爭論,爭論的焦點是組織的存廢問題和要不要以《共同綱領》為政治綱領。中共中央支持各黨派內部的進步分子對企圖脫離共產黨領導的言行作了堅決斗爭,對一些右翼分子採取了“政治嚴肅、組織寬大”的原則,做到既堅持原則,又堅持團結。同時,中央又明確表示:凡與中共有合作奮斗歷史的各民主黨派,今后在《共同綱領》的基礎上更有合作奮斗的必要,在政治上不存在存廢問題。之后各民主黨派的中央會議明確宣布接受中共的領導,以人民政協《共同綱領》作為各自的政治綱領,並確定了今后的方針和任務。
(二)清理整頓組織
解放初期,各民主黨派程度不同地存在著組織不純和領導機構不夠健全的問題。有的地方組織嚴重不純,甚至組織系統也不統一,竟然有一個黨派在同一個市裡有九個市級組織、且各不相屬的情況。為了進一步純潔隊伍,健全各級組織,各民主黨派都作出清理整頓組織的決定。各黨派分別成立整頓委員會,重新登記黨員,清洗了那些混進民主黨派組織的反革命分子,終止了政治面目不清的人的黨派關系,健全了領導機構。經過整頓,達到了純潔組織、健全各級領導班子的目的。
(三)發展新成員
各民主黨派在解放前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和自身因素的影響,成員始終很少。建國初期,各黨派共有成員11540人。1600人以上的,隻有民建、民革、民盟、農工四個黨派,其余幾個黨派隻有一二百人。這種狀況與新時期賦予它們的歷史任務、政治地位極不相稱。為了迅速改變這種狀況,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向他們提出了發展成員的建議,並在第二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專門討論了這個問題。經過各民主黨派一年左右的工作,1951年初,民主黨派成員總數已發展到2萬人。在毛澤東的關心支持下,1953年初,民主黨派的總人數已達到3.2萬余人。
(四)協商確定重點分工
中國共產黨還和各民主黨派協商,根據各個民主黨派組織成員的歷史情況,確定了各民主黨派分工活動的主要范圍和組織發展重點。即:民革主要是以原國民黨員及在職的舊公務人員的中上層為主﹔民盟以文教界的中上層知識分子為主﹔民建以工商業資本家及與工商界有聯系的知識分子為主﹔民進以中小學教師和文化出版界人士為主﹔農工黨以公職人員和醫務工作者為主﹔致公黨是歸國僑胞及與華僑有聯系的人士﹔九三學社以科學技術界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台盟是以祖國大陸的台灣省籍同胞為主。各民主黨派原在國外以及港澳等地的分支組織停止活動。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