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 |
|
|
|
 |
1958年,在反右派斗爭嚴重擴大化中表現出來的“左”的思想蔓延到經濟領域。在這年初中共中央召開的南京會議、成都會議上,毛澤東都錯誤地批評了提出在經濟工作中“反冒進”主張的中央領導人,指責他們“泄了六億人民的氣”,犯了“右傾”、“促退”的方向性錯誤。5月,中共八屆二次會議根據毛澤東的提議,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由於總路線嚴重地忽視了客觀的經濟發展規律,過分夸大了主觀意志的作用,在宣傳中又片面地強調“速度是總路線的靈魂”。於是盲目求快的風氣便壓倒了一切,形成了全國“大躍進”的狂熱,助長了“瞎指揮”、“浮夸風”,在各行各業各個領域,急於求成的“左”傾錯誤急劇泛濫起來。這種“左”的錯誤傾向,在統一戰線工作中也同樣有所表現。為了扭轉錯誤的做法帶來的影響,1958年6、7月間,中央統戰部在北京召開了第十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專門研究對資產階級分子和民主黨派的改造問題。參加會議的人員達1009人,歷時35天,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參加人數最多、時間最長的一次統戰工作會議。
中共中央對這次會議很重視,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政治局接見了全體與會人員。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到會對統戰工作作了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彭真到會作了長篇講話,批評了會議上表現出的過熱情緒,提出了“弛”的方針,進一步闡明了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彭真指出,對民主黨派、知識分子和資產階級分子不要總是斗下去,把弦繃得那麼緊。現在整風應該告一段落,轉到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實踐上來,從斗爭為主轉入以團結為主,讓他們到實踐中去,以實際行動來表現思想改造的決心和成果。毛主席經常講,文武之道,一張一弛。老是那麼緊不行,要鬆一鬆。不要把一些大學教授、科學院的研究人員長期放下去參加義務勞動。必須看到,黨外朋友經過整風交心運動之后,他們中的許多人有比較大的進步。各級黨委、各級統戰部門,凡是有統戰對象的單位,都要像對待自己的工作人員那樣,耐心地幫助教育他們,讓他們在各種實踐中得到改造鍛煉。從舊社會過來受過舊式教育的知識分子是可以改造成為勞動人民的一部分的,可以改造成為工人階級的知識分子。他們有這個願望,人民有這個需要,在中國的具體條件下是可以實現的。有人主張取消資本家的定息,中國共產黨宣布過,定息要再延長幾年,講了的話要算數。定息這幾個錢在國家預算中隻佔很小的一個數,況且取消定息必然給他們生活帶來一些困難,對國家對個人都沒有好處。
中央統戰部部長李維漢在會上作了兩個半天的發言,講了改造、團結、學習三方面的問題。在改造問題上,他強調對資產階級的改造,根本方法是說服教育,而不是強迫壓服。批評要建立在擺事實講道理的基礎上,不要把形勢逼人同說服教育對立起來。要善於把說服教育變成他們自己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在團結問題上,他指出,現階段的統一戰線是以“六條政治標准”為基礎的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統一戰線,同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的關系,仍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應該搞好和加強同他們的團結合作,調動他們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積極性。而“適當安排”,則是團結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團結本身就包括"安排"這一項。李維漢說,不能主觀地說團結為主或者斗爭為主,一切決定於具體的情況和條件。關於統戰工作干部的學習問題,李維漢強調,要把工作、學習和黨性鍛煉凝為一體,黨的立場、政治方向一定要把穩,要抓住工作的主要環節,搞好調查研究,把工作和學習結合起來。
會后,中央統戰部起草了《關於全國統戰工作四級干部會議向中央的報告》,經中共中央同意,批轉各地研究執行。《報告》提出,對資產階級分子、從舊社會過來的知識分子和民主黨派的根本改造的最終目的,是把資產階級分子改造成為名副其實的勞動者,把從舊社會過來的知識分子改造成為工人階級知識分子,把民主黨派從資產階級性質的政黨改造成為共產黨領導下的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黨。
這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的召開,標志著反右派斗爭和整風運動的基本結束,確定了下一步統戰工作要轉移到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上來,要著重推動民主黨派、知識分子、工商界投身於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實踐,在實踐中繼續進行自我改造。這一方針,雖然只是斗爭策略的調整,還不是指導思想的根本轉變,但它畢竟緩和了一年多來的緊張的階級斗爭,糾正了某些“左”的錯誤,在當時形勢下仍然有著積極的意義。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