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周恩來侄女周秉德談“我眼中的伯父周恩來” (3)
【字號 】【論壇】【打印】【關閉
嘉賓正在給人民網的網友題字留念
  [主持人]:說到這一點,在總理誕辰的時候,我的很多同事還有朋友的簽名都是一句詩,這句詩是這樣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就無我,我復何言哉”,正好就是和您說的特點,總理總是把他的愛給別人、給大家、給他的部下、給他的人民,但是對自己總是這麼嚴格,一種“無我”的境界。您對此是怎麼看的?

  [周秉德]:他真是把愛都給了別人。他在去世的時候,老百姓有一句非常普通的、朴素的語言,叫做“人民總理愛人民、人民總理人民愛”,我覺得這是發自老百姓內心深處的一種感悟、一種體會,實實在在,因為他愛人民,所以人民非常愛他。這種事情很多,冰心老人曾經說過一句話,周總理付出的愛最多,所以他得到的愛也是最多的。實實在在。我現在越來越體會到這句話的份量有多重,大家真是非常愛他。

  [周秉德]:比如40年代的時候,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從重慶坐飛機飛回延安的時候,隻有9個人在飛機上,當時在空中碰到了暴風雪,飛機上積壓了一些冰,因為下了雨以后又凍起來了,使飛機份量就很重了,這樣的話,負重太多,讓大家做好跳傘的准備,每個人都要把傘包背起來,結果發現一個小姑娘在那哭,是葉揚眉,是葉挺的女兒。剛好缺一個傘包,在那個時候,他把自己的傘包,他當時是副主席,立刻給了一個九歲的小姑娘,讓她背起來,這是千鈞一發,這是你死我活、生死存亡的問題,這個時候他不顧個人,這時候不是開開玩笑,也不是說說而已的問題,那就是生和死的抉擇,他沒有考慮自己,其實他是身負重任的,他為我們黨肩負了很重的任務,如果他丟了性命對我們黨也是損失的,但是當時他沒有想這麼多,他隻想到讓別人先生存,自己可以不考慮。這是什麼精神呢?無我。他真是無我。幸好這位駕駛員還算是有超高的技術,他平穩地把飛機落地了,才有了我們后來的共和國的總理,如果那次沒有成功的話,總理早就不見了。這不是說說而已,真是生死存亡的大事。在這個面前,他不考慮個人。他有什麼自己,有什麼個人的追求?沒有。

  [周秉德]:1966年3月8日,邢台有一場地震,那個地震很大,他在宏觀的問題上布置了以后,第二天一早馬上坐直升飛機飛到了震中白家寨的村子。前年我們幾個兄弟姐妹都去了。到那個村的時候,現在有的老漢是當時的支部書記,還是挂著白頭巾,跟我們哭著說,他說當時我們碰到這麼大的災難,房倒屋塌了,人也死亡了,都覺得沒法活了,都想出去要飯,或者有的干脆就不想活了,因為我們自己的親人都不再了,我們自己還活著干什麼,都是那種狀態了,非常無助的、非常絕望的狀態之下,總理來了,告訴他們,我們要重建家園,我們要振奮精神,要自力更生,又給我們帶來一些救災的物品,又把我們組織起來,一定要振奮精神,我們一定要把自己的家鄉建設好。這時,我們才得到了挽救,我們才能夠振作精神。這時候總理是跟大家談的,開了一個千人大會,隻要在場的老百姓都在,他在一個小木頭的破木箱子上,站在那跟大家講話,講話剛講了幾句,發現老百姓是沖著北,喝風的,他是背著風,他馬上轉過臉去,到老百姓的背后和大家講話,老百姓就調過頭來,當時的干部說,不行,總理你那樣是喝著風的,你還是到這邊來講,總理說你想一想,成百上千的人喝風合理,還是我一個人喝風合理,當然是我一個人喝著風,比那麼多老百姓去喝風合理得多,他從來不把自己看作一個總理,他就覺得自己和老百姓是平等的,你們人多,可以背著風,我一個人沒關系,我可以喝著風,因為你們人太多了。他哪有他自己?在那種情況下,何況還是在余震未停的情況下去的。所以他就是無我的,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嘉賓為人民網題字留念:為中華之崛起 與人民網共勉

  年輕人應繼承周總理遠大志向,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

  [主持人]:在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這些領袖的紀念館裡,給毛主席的留言是第一多的,留言量第二多的就是給總理的。而且給總理的留言,很多都是深切的懷念,像“感覺總理你從未離開”這些話。這麼多年過去了,親人的思念已經轉為人們的一種思考,人們就是在想,為什麼總理的人格力量、他的精神經過了這麼多年沒有衰退,反而卻是在濃縮,在凸現,在定格。愛因斯坦有一個相對論,當速度等於光速的時候,時間就停止,當質量足夠大的時候,空間就彎曲。我們可不可以有一種人格的相對論,當總理的人格力量達到一定強度的時候,他也就靜止了,永遠存在。我們就會感到,總理和我們沒有時間和空間的差距。

  [主持人]:比如拿我來說,沒有見過總理,給我們留言的還有一些小學生,他們更沒有見過總理,他們就是通過一些課本,像《十裡長街送總理》,還有影視劇裡了解到我們有這麼一位總理,這種精神力量是怎麼成長起來的?


  [周秉德]:我覺得總理是屬於非常深入群眾的,他做了很多很多具體事情。我對總理的認識,也是逐步加深的。雖然我是他的親屬、后代,但是我覺得對他的了解還是很淺薄的,因為我只是從一個親屬的角度,在家裡看到他,跟他說說外面的情況等等,對他了解非常少。30多年以來,他已經過世32年了,我看了很多的書、報刊、雜志、別人的回憶,我覺得時間越長,我看到的東西越多,對他了解的也就越深、越廣,對他的敬重程度越加深厚。我覺得不僅僅是我受到了感染,廣大的老百姓也都受到了感染,這種感染不是說說話就能做到的,因為很多很多事情,都體現出來他在這個方面的作用,不論是水利建設,有他的思考,他從1954年就考慮到上天的衛星等等這些事情,我們怎麼樣可以做原子彈、氫彈,他很早就開始組織這樣的事情。醫學上怎麼提高,直到臨去世之前,還關心著雲南的錫礦裡面的“矽肺病”對工人的損傷,要求腫瘤醫院的院長李斌很好地研究這方面。所以我覺得方方面面,你說啊,文藝界也有他關注的時期,地質界也有他關注的地方,比如剛才說地震的,他馬上要求地震局應該加強地震上的研究。各個科學方面,就是沒有哪一個方面,沒有受到他的關注。而且他做的都是很具體、很深入,接觸的人也非常多,各方面的專家,他都去和人家有過交往和交流,有一個提醒、提示,你應該在哪方面做些什麼。語言、文字,他也要關注,沒有一個方面他是不關心的。所以我覺得人家對他回憶的東西越多,大家就覺得他真是在我們的身邊。他到農村去,端起農村的碗,吹一吹浮草,就把它喝進去。這是什麼精神?他跟老百姓是融為一體的,老百姓也會視他為知心的朋友,在我們的身邊,沒有離開我們,我們永遠都能記住他,他太多這樣的形象了,不是做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是實實在在的做出來的,他的行為、他的所作所為,給大家留下了太多深刻的記憶。

  [主持人]:我們都知道青年時代的總理就有遠大的志向,那一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當時激勵了無數的青少年。現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但是很多人對我們這些下一代不滿意,比如對“80后”、“90后”有一些微詞,覺得這一代人沒有生活的方向,有點太物質。您作為一個總理的親人,有什麼想對這一代年輕人建議的?

  [周秉德]:關於物質追求上,我們用一種什麼樣的思想來對待。我想到50多年前,1955年,我是學師范的,學的中師,畢業以后要求分配到鄉村,因為我看了蘇聯電影《鄉村女教師》很受鼓舞,感覺到做老師是非常神聖的、崇高的職業。到了農村,我就做一個非常艱苦的思想准備,可是到了村子外面,我看到有公共汽車了,我覺得很滿足,如果以后我不想騎一個多小時的車回家的話,我就可以坐公交車,這個條件很好了,我就很滿足。進到村子以后,還有兩條街,這兩條街還是一個街道,當然房子都是農村的土房,也有點磚房子,但是很少。但是有街道了,不是漫無邊際的荒僻的農村,也覺得很滿足。而且道上有一個小商店,就是說,我買牙膏、肥皂,買個小點心、餅干,也都有地去買了,這也挺不錯,這比我原來想象的好得多。到了學校以后,又有電燈、電話,不用點煤油燈了,這不是挺好的條件嗎?不算艱苦啊。就是這樣看待。我從小受的教育,就是做最艱苦的准備,就要做一個普通的老百姓、勞動者,所以自己對於物質上的要求很低。

  [周秉德]:對於物質上的要求不要那麼高,這樣就會很滿足,知足常樂。當然對於工作上、學習上,那是不能低標准要求的,當然越高越好。但是我覺得在物質享受上,比如,有了500萬像素就要700萬,有了700萬像素不行要1000萬,一直往上去追求,沒有完,你要想往向上追求的話,永遠滿足不了的。我覺得我們應該在自己可能的條件下,對自己有一個適當的、適合自己的追求,就足夠了,你不要去不停地攀比,攀比起來是沒有夠的。沒有夠的時候,你就會走些彎路,甚至是斜路,這樣對自己不好,對社會也不好,都有一個反面的作用在裡面。我覺得在物質享受上,千萬要適當,而不要無止境地去追求。

  [周秉德]:當今的年輕人,也不完全是這樣的,很多人都有很理性的頭腦,希望社會能夠有更好的進步,自己怎麼在這個社會進步當中,在我們的和諧社會當中發揮自己的作用。這樣的孩子,我覺得還是很多的。像“追星”,你看他是“追星”,但是他在“追星”之后,在另外一方面,也不完全是這樣,也不是盲目地“追星”,而是考慮到自己如何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得更好一些。我覺得大多數的年輕人還是很可愛的。我在網上也看到很多年輕人,他能夠正確的對待現在的社會。他對於一些不良的現象,也有所批判,對於一些錯誤的思想,也會有些自己的看法。我覺得這些年輕人還是很可愛的。如果要是多學一些老一代革命家的優秀的品質、他們的崇高理想,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就可以更健康的成長,能夠有更大的進步,能夠為我們的社會發揮更大的作用。我覺得是有這個信心的。我也特別希望這些年輕人能夠把周恩來同志在13歲時候立下的志向作為自己的志向。不要以為我們現在已經崛起了,我們國家現在離崛起還差得遠。現在在北京,在大城市看到的都是很繁榮的景象,但是,邊遠的山區、西部廣大農村,比如小孩子沒法上學,現在當然已經免了學費了,但是路途很遠,我前幾天在電視裡面看到,一個六歲的小姑娘,她要上學的話,隔著一條江,江上有一個很粗的鋼繩,她把自己吊在這個鋼繩上,這樣吊來吊去,到對面去上學。當然現在搞了一個吊橋,這個吊橋也不是很穩當的,但是已經比原來有了很大的進步。我們貧困的地方、落后的地方還很多很多。雖然我們國民生產總值很高,好象已經是第二位了,僅次於美國了,但是我們人多,13億、14億人一平均,我們還是很貧窮,還是很落后。咱們不能夠光看到我們繁榮的一面,還要看到很多很多落后的地方。所以我覺得我們離中華民族的崛起還很遠。我覺得我們的周總理的所作所為,真是從13歲立下的志向指引了他的一生,他一生都在踐行“為中華之崛起”。所以我感到他是為中華之崛起而生,為中華之崛起而去,他一輩子都是這樣做的。

  [主持人]:這句話可以繼續勉勵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由於時間的關系,今天的訪談就要到這裡了,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訪談。各位網友再見!

  [周秉德]:再見!

 

【1】 【2】 【3】 

 
  
<div id="hl-HideRelation"></div>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責編:崔晨光)

更多關於 訪談實錄 的新聞
· 周漢民做客強國論壇談上海世博會的籌備與特色
· 全國人大代表金竹花談“民族學校的創新教育”
· 全國人大代表諾爾德談“少數民族地區的民生發展與文化建設”
·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賀強談資本市場發展與印花稅調整
· 東莞市市長李毓全談“和諧東莞,科學發展”
· 實錄:人大代表、豪吉董事長嚴俊波做客人民網
· 廣西欽州市委書記湯世保談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開放開發
· 萬鄂湘談民商事審判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 厲無畏談物價結構性上漲
·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賀強談資本市場發展與印花稅調整 (3)


期刊雜志  
黨的文獻 中共黨史研究
百年潮 世紀風採
紅岩春秋 黨史博覽
黨史文苑 黨史縱覽
湘潮 北京黨史

最新推薦  
2010年全國黨史工作會議
開國上將紀念館
經典著作:領導人文集
歷屆黨代會黨章修改變遷
革命先輩網上紀念館
共和國腳步——1949年檔案
五四運動九十周年
 
歷次黨代會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中共三大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

中共四大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

……
 
紀念館  
黨旗 黨徽
毛澤東紀念館 周恩來紀念館
黨章 入黨誓詞
劉少奇紀念館 朱德紀念館
 

鏡像: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