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綜合報道
山西:專家學者給“機關病”開藥方
2007年05月18日08:24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5月15日,本報一版頭條推出通訊《明察暗訪直戳“機關病”》后,社會各界十分關注。“機關病”是怎麼形成的?應該如何解決?記者帶著這樣的問題,採訪了省委黨校、山西行政學院的有關專家、學者,請他們為“機關病”診斷開方。

  幾位專家認為,上班遲到早退、工作時間打游戲、無故不在崗等一系列現象,突出反映了目前部分機關公務員工作作風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僅顯示部分公務員工作態度和精神的散漫、拖沓,更嚴重的是會極大地降低行政效能,阻礙經濟社會發展,損害政府部門的形象。

  根治“機關病”必須先從轉變觀念入手。羅自剛(碩士,山西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講師)認為,機關工作人員要變“官本位”為“民本位”,變“無限政府”為“有限政府”,變“重管理”為“重服務”,不斷提高公共責任心。

  抓機關作風建設要以領導干部轉變作風為切入點。劉孝林(省委黨校科研處副處長)說,領導干部是一般干部的榜樣,上級是下級的榜樣。上級領導干部作風好,就會在下屬那裡潛移默化地帶出好的作風,無形中約束下級的行為。同時,領導干部自己作風好,也便於管理下屬,批評也好,教育也好,處分也好,都能夠挺直腰杆,理直氣壯。

  進一步推進管理機制和評價機制的創新。豐存斌(碩士,山西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講師)認為,公務員不遵守紀律是一種廣義上的“不作為”,是公務員對理應承擔的職責的推諉和延誤。這就意味著行政成本的攀升,會從根本上阻滯行政效能的提高。應該在政府機關管理中,借鑒企業管理的方法,如績效管理模式等,學習企業在激烈競爭中形成的卓有成效的員工管理機制。同時,努力暢通和完善人民群眾參與的渠道,形成對政府部門及其公務員的外部評價機制。

  制度建設是解決作風問題的根本。這是幾位專家的共識。劉樹信(山西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建議,首先要加大審批制度改革力度,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按照減少、簡化、方便、透明、高效的原則改革行政審批制度,簡化程序,提高效率。其次,要進一步健全機關工作崗位責任制和部門目標管理責任制,制定切實可行的考核標准。對面向社會經常性履行管理服務職責的崗位試行“A、B角零缺位制”。

  劉孝林則提出,要在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基礎上,堅持和落實好領導干部群眾接待日、親自處理群眾來信來訪、下基層調研和蹲點制度,並把實踐中好的做法固定化、明確化、制度化,使之形成作風建設的長效機制,切實推動作風建設的轉變。

  劉樹信教授對“機關病”進行了深層次分析,他認為必須推進行政方式創新:精減官員,遏制冗官之風﹔精簡事務,大力推進傳統無限政府向現代公共政府的轉變﹔精簡程序,簡化工作流程,以實現行政管理和服務的節簡、高效。同時,還要強化監督,加強行政效能監察,設立行政效能投訴中心,完善監督機制,細化監督措施,完善行政責任體系,認真實行行政過錯追究制度。
來源:zzzzzz (責編:羅丹)

 相關新聞
· 有監督才有好作風 [2007-05-15 11:14:28.559952]
· 有監督才有好作風 [2007-05-15 10:08:47.575085]
· 紀檢監察研究所編譯室副主任:發揮職能作用 促進作風建設 [2007-05-17 13:34:28.037695]
· 山西省各界群眾熱議機關“懶散病” [2007-05-16 09:44:59.473888]
· 山西檢查工作作風 查出一系列“機關病” [2007-05-16 09:32:47.452616]
· 會風與作風 [2007-05-15 11:22:44.617965]
· 加強作風建設必須求真務實 [2007-05-14 11:07:52.834293]
· 海關總署駐署紀檢組組長:打造全面有效履職盡責的優良作風 [2007-05-17 13:29:44.652994]
· 奇台縣東城河村黨支書淨化民風:不信東風喚不回 [2007-05-16 16:53:49.456088]
· 山西:明察暗訪直戳“機關病” 部分工作人員患“麻木症” [2007-05-15 09:47:47.430412]
[打印正文]  [給編輯寫信]  [E-mail推薦]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戶名:
密  碼:
        到強國社區注冊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