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員名言100句
吳仁寶:懂行才有權威,干部的權威離不開廉潔
【字號 】【論壇】【打印】【關閉
吳仁寶:懂行才有權威,干部的權威離不開廉潔
    懂行才有權威。干部的權威離不開廉潔。

    家有黃金數噸,一天也隻能吃三頓,豪華房子獨佔鰲頭,一人也隻佔一個床位。

                                ——吳仁寶

    [吳仁寶簡介]

    吳仁寶30多年來帶領華西村艱苦創業,走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道路,成功地把昔日偏僻落后的窮華西建成了富裕、美麗的新華西。

    1961年吳仁寶擔任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黨委書記時,就立志要改變華西村貧窮落后的面貌。1964年,他和村裡其他領導一起制定了華西村15年發展規劃。在他的帶領下,華西村成了家家有余錢、戶戶住新房的“幸福村”。

    改革開放使吳仁寶如虎添翼,他跳出單一農業經營的思想框框,調整經濟結構,走出一條農副工綜合發展的道路,他們先后辦起了以冶金、紡織、有色金屬為主的多個企業,全村大部分勞力投入了工業生產﹔在副業上,他通過專業承包形成了較大的養殖規模。工副業的崛起為現代化農業的穩定發展鋪平了道路,農業的穩定又促進了工業的發展,吳仁寶使華西村建成了江蘇最大的村級鄉鎮企業集團。華西村的發展成為了中國眾多鄉村走向共同富裕的一個縮影。

    作為華西村30多年的“老當家”,吳仁寶清正廉潔,堅持做到不拿全村最高工資,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領全村最高獎金。他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十大扶貧狀元”等光榮稱號。

    [吳仁寶的事跡]

    飲譽海內外的江蘇華西村已建村38年。38年來,吳仁寶一直是這個村的“一把手”。

    實際上,吳仁寶所經歷的曲折和苦澀,又豈是車可載,斗可量?現在的吳仁寶,頭上有很多耀眼的光環。他是全國著名的勞動模范,現任華西村黨委書記、華西集團董事長。他領導的華西村被人們譽為中國農村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他還曾是黨的十大、十一大代表,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八屆全國人大大會主席團成員,中共江蘇省委第六屆、第七屆委員,還獲得過其他許多的獎勵和榮譽稱號。

    但是,透過這些光環背后,吳仁寶基本上每隔10年就要經受一次人生軌跡的變動。他自己稱之為“三跌三摜三不倒(嚇不倒、夸不倒、難不倒)”。

    50年代,吳仁寶經歷了第一次從上而下的變動:從鄉官變成村官。1954年,吳仁寶當上了瓠岱鄉的財糧委員,成了人們羨慕的國家干部。但是,1957年國家干部精簡,他主動回到村裡,擔任高級社第一任黨支部書記。60年代,他成了“小走資派”,被拉上台批斗,還“靠邊站”5個月之久。70年代,有人告狀到中紀委,說華西大隊是“假典型”。1980年5月,作為江陰縣委書記的吳仁寶,居然在縣直機關黨代會代表選舉中落選。他謝絕了組織上的另行安排,於1982年離開縣委書記崗位,堅決回到華西村專任村支部書記,繼續帶領華西人民戰天斗地。90年代,在改革開放中功成名就乃至名揚海內外的吳仁寶又一次落了選:1997年12月30日,江蘇省人大選舉九屆全國人大代表時,候選人吳仁寶以71票之差落選。對他的落選,說什麼的都有。但吳仁寶仍心平如鏡地帶著華西人不斷發展。他高興地告訴筆者:“我與華西人打交道最多,他們最了解我,華西人民信任我,我非常看重這一點。”1998年春節時,吳仁寶全票當選為華西村黨委書記。這讓吳仁寶非常感動。

    面對挫折,吳仁寶始終堅持一條:實事求是。他說,千難萬難,實事求是最難。當年回鄉是實事求是作出的選擇,后來被罷官是因為環境不允許他實事求是。反之,他因為是實事求是的真典型而幸免於難,而80年代離城回鄉,可以把一個村搞好,這也是實事求是。他對90年代的落選雖然有些意外,卻也能實事求是地看待這一結果。同時,他也得到了各級黨組織的關心,仍然當選為江蘇省政協常委。

    作為一個擁有15億元總資產的大集團的董事長,作為華西村的當家人,吳仁寶沒有專門的辦公室,更沒有辦公桌和專門電話。他辦事仍然保留著當年搞農業的習慣:到現場解決問題。他說,實事求是,首先要搞清楚事實。到現場去,是搞清楚事實的最有效手段。雖然已70多歲了,但他深入現場的勁頭比年輕人還高。

    吳仁寶發現,一些基層黨組織的負責人由於缺乏權威,說話沒人聽,工作阻力大,要想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不錯,干部必須要有權威,才能擔負黨交給自己的重任。

    權威、權威,是不是有權就有威呢?

    不,這是對權威的一種誤解。如果一個農村基層支部書記,在選擇企業的上馬項目上屢屢失誤,在經營管理上混亂不堪,在對外洽談上受騙上當……試想,這樣的書記能有權威嗎?對,懂行才有權威。吳仁寶終於悟出了一個既深奧又簡單的道理。

    “干部的權威還離不開廉潔。”吳仁寶從當前黨風上存在的某些問題,對權威的內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由於他對華西的杰出貢獻和在國內外的廣泛影響,他隻要稍微放鬆一些自己,財源就會滾滾而來。然而,他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警惕。

    吳仁寶認為:當干部還是大公無私好,大公無私是事業成功的精神力量。有了“大公”的企業,就要有“無私”的人來管理。“無私才能無畏”。“無私”也不等於不要報酬,不要獎金,也就是說在法律、政策范圍內應得的報酬就得﹔在法律、政策規定之外不應得的就不得。隻有“無私”的人,才能富得健康,富得長壽。大公無私,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職務是沒有終身制的,而我要盡力做到終身大公無私,終身為人民服務。大公無私好,無私奉獻更好。

    吳仁寶不僅自己廉潔,還嚴格要求村黨委成員堅持“辦事認真,處事公正,經營廉政”的原則,誰違反和無法達到這些要求的,誰就不能當華西的干部。古人說過:“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天下太平矣”。我們從吳仁寶的身上,是不是還可以得出這樣的啟示:我們黨的干部既懂行,又廉潔,天下還有什麼難事不能辦成呢?

    吳仁寶要把村官當到80歲的消息經媒體公布后,不止一兩個專家學者問他:在全國90多萬個行政村中,像你這樣70多歲仍擔任行政村一把手的畢竟是鳳毛麟角,你這樣和干部“四化”標准中的年輕化是否有矛盾?

    吳仁寶畢竟是在農村摔打了幾十年的中國農民最有影響的代表人物,他十分自信地回答:

    “華西的經濟發展快,干部水平跟不上,大才小才統統用起來,還是不夠用,我是廢物利用,廢物利用也有用,總比棄而不用好。隻要華西人選我,我就可以干。”

    吳仁寶有一句受到江澤民總書記稱贊的名言:“家有黃金數噸,一天也隻能吃三頓,豪華房子獨佔鰲頭,一人也隻佔一個床位。”多年來,吳仁寶一直堅持“三不”:一是不拿全村最高工資,二是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三是不拿高額資金。近四年,華士鎮人民政府,每年批准他拿100多萬元獎金(1995年108萬,1996年128萬,1997年138萬,1998年168萬),他都沒有拿。

    淡泊名利,跳出了傳統意義上的農民狹隘、自私自利的框框,吳仁寶才可能知道他今后9年或許更長時間的“村官”怎樣干--“實事求是地抓兩頭。一頭抓與黨中央保持一致,一頭抓與群眾保持一致。”僅就吳仁寶這個“抓兩頭”的思想來說,我們就完全可以相信:他思想不老,精神不老,他完全會進一步延伸華西之路,為中國九億農民舞出一面又一面創新的大旗,業驚新世紀!

    (孫海燕《中國信息報》1999.06.25) 
(責編:humin)



期刊雜志  
黨的文獻 中共黨史研究
百年潮 世紀風採
紅岩春秋 黨史博覽
黨史文苑 黨史縱覽
湘潮 北京黨史

最新推薦  
2010年全國黨史工作會議
開國上將紀念館
經典著作:領導人文集
歷屆黨代會黨章修改變遷
革命先輩網上紀念館
共和國腳步——1949年檔案
五四運動九十周年
 
歷次黨代會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中共三大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

中共四大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

……
 
紀念館  
黨旗 黨徽
毛澤東紀念館 周恩來紀念館
黨章 入黨誓詞
劉少奇紀念館 朱德紀念館
 

鏡像: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