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洋湖:一切為實,不奢虛華 |
|
|
|
 |
一切為實,不奢虛華
當共產黨的干部,一不能偷懶,二不能糊弄,三不能滑坡。
權力是人民給的,我隻能把它用在更好地為人民服務上。
——汪洋湖
[汪洋湖簡介]
汪洋湖,吉林省水利廳廳長。
29歲就擔任縣級領導干部的汪洋湖,不論在什麼工作崗位,都恪盡職守,務實求真。任水利廳廳長以后,工作更加兢兢業業、大膽開拓,整天謀劃的是如何加強吉林水利的宏觀管理,緊跟時代步伐,把全省水利工作推上一個新台階。
1993年,汪洋湖到水利廳后,先是分管農田水利、水保,后又分管水產工作。當時,吉林的水產養殖還不發達,產量不高,品種單一。汪洋湖以此為突破口,帶領水產處的同志到梨樹縣小寬鄉挨家挨戶進行調查研究,發表了《關於梨樹縣小寬鄉稻田養魚工作的調查報告》,並從實際出發,提出了"大力開發大中型水面,積極調整池塘養魚的品種和生產方式,因地制宜發展稻田養魚和名特優水產品"這一新的工作思路。他的調查報告和新的工作思路在全省引起共鳴,稻田養魚很快在全省遍地開花。
水產品養殖方式推廣以后,還得把水產品品種的多樣化搞上去,特別是名特優品種的試養開發。汪洋湖在這方面做了許多填補吉林空白的工作:組織力量與遼寧盤山合建一處河蟹繁殖場,再把蟹苗運回吉林試養,一舉成功﹔他親自帶人去內蒙古考察大銀魚養殖,回來后引進開發,現在全省已有20個水庫湖泊引進銀魚卵10多億粒,1999年生產成魚52噸,創利120多萬元。在他的領導和帶動下,吉林省的水產品產量從1994年的5.25萬公斤上升到1999年的7.25萬公斤。
水利是國民經濟的命脈。1998年大水過后,國家加大了對水利建設的投入,僅近兩年,吉林省水利建設的投資就超過40億元。
這時的汪洋湖可以說是要權有權,要錢有錢。工程項目一個接一個,來找他的人很多,如果稍一放鬆,百八十萬的"好處費"唾手可得。
以前,水利建設工程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一般都安排本部門的施工單位干,既缺少競爭,又不利於工程質量和效益的提高,還容易滋生腐敗現象。
汪洋湖頭腦十分清醒,他深知,水利工程建設質量和資金管理絲毫大意不得。他與班子成員約法三章:不取非分之錢,不上人情工程,不搞暗箱操作。他本人沒有指定過一家承包商,沒寫過一張條子,也沒暗示過任何人。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汪洋湖積極倡導和推進水利建設工程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監理制改革,用法律和制度來規范管理,約束干部。兩年來,全省水利專項資金建設項目全部實行了法人責任制,投資在50萬元以上的水利工程項目普遍實行了招投標制,已開工的172個建設項目全部實行了監理制。
一次,汪洋湖過去的一位老上級來要工程,汪洋湖的答復是:想要工程就去投標,中上標活兒自然是你的,中不上標我也沒辦法。最后自己掏錢請他們吃一頓飯送走了。
正是由於汪洋湖嚴格把住了資金管理和工程質量關,去年中央和吉林省有關部門對吉林省水利廳資金使用管理進行了14批次檢查,未發現重大違規問題﹔對水利專項資金建設項目進行質量檢測44628次,單元工程質量合格率達100%,優良品率達81.15%,沒有出現質量事故。
汪洋湖說:"權力是人民給的,我隻能把它用在更好地為人民服務上。"
[汪洋湖事跡]
用一生去實踐一個承諾的人,他的心中該具有一種何等厚重的情感與信念?!
36年前,一位22歲的青年,在鐮刀與錘子組成的黨旗下舉起右手,立下誓言,從此"共產黨員"的稱號成為他心中最高的榮譽﹔庄嚴一刻的承諾,成為他畢生的踐約。
他走過的每一個地方,百姓有口皆碑。一位農民老漢豎著大拇指說:"這棵'老山參'到底是被'挖'出來了!"
他,就是吉林省水利廳廳長汪洋湖。
群眾的每一點難處、苦處,都是他心中的痛﹔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謀利益,是他心中最熾熱的追求
汪洋湖工作以來崗位變動16次。問他,這輩子感覺最幸福的是什麼?他深情地說:"為群眾造福!"
"為群眾造福!"這句燙人心窩的話是汪洋湖的真實寫照。
永吉縣雙河鎮有一個叫黃狼溝的小村子,地遠山高。幾十年來,這裡的農民最忘不了的人,就是當年鎮上的汪書記。
1978年3月8日,上任不到一個月的鎮黨委書記汪洋湖,打起鋪蓋卷來到黃狼溝村蹲點。黃狼溝是雙河鎮"以階級斗爭為綱"那個年代全鎮最窮的村,村裡已經7年沒有分紅,家家戶戶都欠債,日子過得很苦。汪洋湖踏著剛剛開始融化的積雪,圍著全村挨家挨戶地轉。望著一戶又一戶破舊的草房,看著一個又一個勒著腰帶艱難度日的群眾,他的淚水在眼眶裡打轉轉。他對同去的一位同志說:"這個地方再也不能搞以階級斗爭為綱了!一定要發展經濟,解決農民的貧困問題。"
第二天天不亮,汪洋湖就拉著生產隊長上了山,溝溝岔岔、七梁八坡,跑了10多天,做出了黃狼溝村生產發展規劃。沒想到,被多年的政治運動搞怕了的農民,咋的也不信這個新來的汪書記能整出個啥道道,清早出工,任他和隊長怎樣挨家挨戶地喊,就是不見幾個人影。
汪洋湖明白,農民心裡有創傷。於是,他向全村人拍著胸脯打下保票:"按這個規劃整,到秋要是減產,損失是我的﹔增了產,全是大伙的。請鄉親們相信,共產黨還是要為老百姓造福的!"看著眼前這個扒心扯肝地要讓黃狼溝人過上好日子的汪書記,農民信了。
全村人每天早晨3點起身,跟著汪洋湖把多年積滿糞便的房前屋后挖地半尺,一擔一擔挑到地裡。春天播種,全村人又學著汪洋湖種下的3畝試驗田的樣,換良種,搞密植。這一年,黃狼溝破天荒大豐收,糧食產量翻了兩倍,秋后分紅,每人一天的分值達到一元一角。這在當時是了不起的大新聞,一村子人樂得做夢都在笑。當他們聽說汪書記蹲點一年要到期時,說啥也舍不得讓他走,結果,汪洋湖又在那裡干了一年。
在一個人的執著追求中,必蘊含著一種深沉的愛。
汪洋湖祖籍山東,老輩逃荒來到吉林省永吉縣的農村落了腳。他小時候家裡很窮,冬天住校,連7塊5角的伙食費都湊不齊,每年寒暑假父親都要帶他上山砍柴,賣點錢作學雜費。勤勞、淳朴、一生勞作的父母要求甚少,對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走正道",汪洋湖在他們身上深深地感受到中國勞動人民金子般的美德。他說:"我愛我的父母,我愛那些如我父母一樣的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
這種刻骨銘心的摯愛,是汪洋湖一生與人民群眾血肉相連的根。
他曾多次掏出自己的工資,塞到貧困農民的手中,幫助他們發展生產﹔他曾在一個因水質不好而使許多人天生弱智的"傻子屯"前后抓了3年,帶領村裡打井、改水田,使窮了幾輩子的農民喝上優質水,吃上白米飯﹔他還跑前跑后為許多有困難的職工解決下崗家屬的就業問題。
不偷懶,不糊弄,不滑坡﹔赤膽忠心為黨工作,是他生命中最神聖的職責
有人說汪洋湖是一顆種子,走到哪裡,就能在哪裡生根發芽﹔汪洋湖是一團火,干到哪裡,就能把哪裡工作燒得滿堂紅。
有人問他,有啥"絕招"?
他毫無保留,一口道出:"絕招沒有,死理有一條:當共產黨的干部,一不能偷懶,二不能糊弄,三不能滑坡。"
那一次汪洋湖離家的情景,家人至今歷歷在目:1987年12月2日,吉林市漫天大雪,即將前往渾江市任市委書記的汪洋湖,與妻兒依依惜別。這已經是他工作后的第十五次調動了,而他來吉林市任職與家人團聚還不到8個月。望著拉著他不鬆手的3個女兒,望著早生白發眼含熱淚的妻子,他的眼睛濕潤了,低聲對妻子說:"別難過了,你和孩子再克服幾年。還是那句話,咱是黨員,一切聽組織的。"
汪洋湖這一生對家人有著太多的心痛。他從政42年,工作調動16次,其中與家人兩地生活30年。3個女兒出生時,他都因工作忙未能陪在身邊。他的父親晚年病重彌留之際,他正在鄉下檢查工作,老人是呼喚著"洋湖"的名字離開人世的。他的母親病危,當縣委辦公室的同志找到他蹲點的大隊,用村裡的大喇叭喊他時,他正挽著褲腿在稻田裡和農民一起插秧。他連夜趕到母親身邊,老人已經走了。他悲痛萬分,失聲慟哭。
汪洋湖在工作上的"嚴、細、實"是出了名的。他有一句話:"不怕被人罵,就怕不是'人'。"這裡的人,在他心目中是共產黨人,是黨的領導干部。他自己有個"賬本",每天布置的工作,每筆10萬元以上的資金安排,都記上流水賬,到時候就掐著小本兒去督查,不落實不行,不出活不行,搞花架子更不行。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一切為實,不奢虛華。"
1998年,水利廳向水利部上報農田水利建設的綜合工程量,負責這項工作的同志,看到有的省上報的數字比較高,就相應地提出了一個數字。汪洋湖拿到數字一看,憑經驗就知道這裡面有水分。他立刻把這位同志找了來,讓他重新認真、仔細核對。他嚴肅地說:"一定要實事求是,把水擰干。是多少就報多少,我們不搞攀比。"
這位同志說:"報多少也沒人考察,也沒法考察。"
汪洋湖火了,厲聲說道:"考不考察,能不能考察是一回事,我講的是實事求是。不然,我們就是助長了說假話的不正之風。"
吉林省水利廳最后按實際數字上報了工程量。在原則問題上,汪洋湖的確是一把鐵鎖,任何人過不了他這道關。吉林市水利局局長孫福德以前與汪洋湖搭過班子,兩人是多年的老同事、老朋友了。1998年,吉林市上報城市防洪工程建設資金計劃時,孫福德與其他同志商量,覺得項目定額不能報得太低,以免到時候工程啟動不起來,上報計劃就多列了400萬元設備費、交通費等等。老孫知道汪洋湖的脾氣,擔心給卡住,就去水利廳做工作,尋思著,沒准還可以多要點。沒料到,汪洋湖拉住他,一項一項給他算賬,結果他不但一分錢沒有多要到,原來的計劃也得重做。汪洋湖誠懇地說:"該辦的一定給你辦,不該辦的找我也沒用。國家的錢不能亂花,能省點就省點,我最恨拿共產黨的錢不當錢的人!"
他沒有收過禮,沒有謀過私利﹔清正廉潔是他生命中最聖潔的精神高地。
走汪洋湖的家,是在一個周六的下午。初秋的夕陽透過陳舊的窗戶洒落在這套老式的三室一廳房間裡,讓人有一種看老照片的感覺:兩張木板床、一套舊沙發、兩個書櫃,還有一張三合板的折疊飯桌,最搶眼的是客廳裡一台25英寸的電視機,汪洋湖的老伴溫淑琴在一旁告訴我們,那是大女兒給買的。
曾聽說1994年,汪洋湖從吉林市往長春搬家,去的是一台半截子車,司機直嘀咕,這得拉多少趟?結果半截子車還沒裝滿,拉回的全部家當是一個書櫃、兩個木箱、兩口水缸。
還聽說,1999年最后一次分房時,省裡按標准在省政府對面給汪洋湖分了一套新房,幾萬元就能買下,資產值幾十萬元。可是他卻沒有要。
汪洋湖的確清貧。
清貧,不是共產黨所追求的目標,但是,對於一個手中握有權力的共產黨人來說,這份清貧,卻讓人們更透徹地看到了他的心底。
我們手上有一份汪洋湖的履歷表:24歲就已經是公社黨委書記,29歲開始任縣級領導,他先后擔任過永吉縣委副書記,磐石、舒蘭縣委書記,吉林市委常委、秘書長,渾江市委副書記,省水利廳副廳長、廳長。
按照時下一些人的眼光,他有著很多"發財"的條件與機會,但是,他對此視而不見,始終堅守一個共產黨人的"道",把手中的權力看做是為人民謀利益的工具,而不是用來為個人謀取私利的商品。他說:"當官撈好處,那不是共產黨的章法,是共產黨的干部,就得按黨的規矩來!"
俗話說,"官兒不打送禮的",幾十年來,汪洋湖的一條"死"原則恰恰就是:不收禮。
那年他在黃狼溝村蹲完點,農民一直念著他的好,有一年他們聽說汪書記父親病重,便派人給他家送去了一籃子雞蛋,一袋子大米。他收下了鄉親們的厚意,隨后把按價折成的錢和糧票托人如數送回。
為了杜絕送禮風,每年春節前,汪洋湖都在廳裡再三強調,不要到領導家拜年,有時間去看看困難職工和離退休老干部。有一個春節,一位處長拎著東西去他家,他硬是沒讓進門。那位處長事后對家人說:"我臉上沒面子,心裡服啊!"
有人曾說汪洋湖:你一次禮不收,有點太不近人情。
汪洋湖說:"堤潰蟻穴,這個口子開不得。有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就會越收越多,時間長了,就陷進去了。一些領導干部最后掉到錢堆裡不能自拔,不都是從第一次開始的嗎?意志力不強,投降了。所以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一刀切死。有情不在禮,我欣賞君子之交淡如水。"他在與家人兩地生活期間,從不住招待所和賓館,一直住在辦公室,吃職工食堂。到水利廳工作頭4年,家沒搬來,他仍然住在辦公室。他的床下,常年備有一箱方便面、一隻小電鐵鍋,碰上工作忙或夜裡加班,就煮點面對付了事。有人曾勸汪洋湖,別太認真了,你一個人又改變不了什麼。
汪洋湖說:"我們入黨時不都是有所追求的嗎?承諾了的東西,總得實踐,總得從自身做起。在我的職權范圍內,對的,我就堅決支持﹔不對的,我就堅決管住﹔讓別人做到的,我首先做到。"他就是這樣的人。
是什麼力量支撐了共產黨人汪洋湖的人生?
汪洋湖深情地說:"從我在黨旗下舉手宣誓的那一天,我就告訴自己,你是黨的人了,你要為黨的崇高理想奮斗到底。這是支撐了我全部人生的理想信念!"
(張嚴平 齊海山 單向前《人民日報》2001.10.22)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