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繁森:每一個黨員干部,都應當與人民同甘苦、共命運 |
|
|
|
|
我們共產黨員無論在哪裡工作都是黨的干部。越是邊遠貧窮的地方,越需要我們為之去拚搏、奮斗、付出,否則,就有愧於黨,有愧於群眾。
率領群眾致富,是我們的天職。每一個黨員干部,都應當與人民同甘苦、共命運。這樣,我們黨才有威信,國家才有希望。
——孔繁森
[孔繁森簡介]
孔繁森,1944年出生於山東聊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18歲參軍,在部隊干了7年,196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9年復員后,他先當工人,后被提拔為國家干部。1979年,國家要從內地抽調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時任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孔繁森主動報名,請人寫了“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的條幅。剛到西藏,他又寫下“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腔熱血洒高原”,以此銘志。
進藏以后,原定孔繁森擔任日喀則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當地黨委考慮到他年輕能干,征求本人的意見后,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崗巴縣任縣委副書記。在崗巴工作的3年間,他跑遍了全縣的鄉村、牧區,訪貧問苦,和當地群眾一起收割、打場,干農活、修水利。1981年,孔繁森奉調回山東,先后任莘縣縣委副書記、行署辦公室副主任、地區林業局長、聊城地區行署副專員等職。
1988年,孔繁森在母親年邁、3個孩子尚未成年、妻子體弱多病的情況下,仍然克服困難,再次帶隊進藏,任拉薩市副市長,分管文教、衛生和民政工作。為了發展當地教育事業,他跑遍了全市8個區縣所有公辦學校和一半以上的鄉、村辦小學,拉薩的適齡兒童入學率從45%提高到80%。全市56個敬老院和養老院,他走訪過48個,給孤寡老人送去了黨和政府的溫暖。因西藏偏遠地區醫療衛生條件較差,他每次下鄉時都特地帶一個醫療箱,買上數百元的常用藥,送給急需的農牧民。一個醫藥箱雖然解決不了所有問題,但對接受治療的患者來說,卻往往是性命交關。
1993年,孔繁森進藏工作期滿,但他繼續留在西藏,擔任了阿裡地委書記。為了摸清實際情況,他深入調查研究,求計問策,尋找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路子。不到兩年的時間,他跑遍了全地區106個鄉中的98個。阿裡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區,外出時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個人影。他們餓了就吃口風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來的雪水。旅途中雖然艱苦,孔繁森卻充滿樂觀,並風趣地對隨行人員說:“快嘗嘗,這是上等的礦泉水,高原沒有污染,等我們開發出來了,讓外國人花美元來買!”
在孔繁森的勤奮工作下,阿裡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1994年,全地區國民生產總值超過1.8億元,比上年增長37.5%﹔國民收入超過1.1億元,比上年增長6.7%。他為了制定把阿裡地區的經濟帶上新台階的規劃,准備在最有潛力的邊貿、旅游等方面下功夫。為此,他帶領有關部門,親自到新疆塔城進行邊貿考察。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務返回阿裡途中,不幸發生車禍以身殉職,時年50歲。他犧牲后,江澤民總書記於1995年4月29日親筆題詞“向孔繁森同志學習”,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也題詞“學習孔繁森同志熱愛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