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琴秋:黨的干部什麼時候都要實事求是 |
|
|
|
 |
我們是黨的干部,什麼時候都要實事求是,堅持原則,要對黨和人民負責。
——張琴秋
[張琴秋簡介]
張琴秋,學名張悟,1904年生於浙江桐鄉縣一個商販之家。經父母親節衣縮食,供她上了本縣女子小學,又考入浙江省立女子師范學校。在校內,她受五四運動的影響,參加學生游行並帶頭剪發。1923年,她進入上海愛國女校文科班,因容貌秀美而成為引人注目的人物。
在愛國女校,張琴秋通過與自己同班的沈雁冰(即著名作家茅盾)的妻子,認識了沈的弟弟沈澤民,翌年由他介紹考入上海大學。兩人相愛后,張琴秋在沈澤民引導下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隨后與楊之華(瞿秋白之妻)、王一知(張太雷之妻)、王會悟(李達之妻)一起,在向警予領導下辦起平民女校。1925年冬,張琴秋同丈夫沈澤民等秘密搭上一條蘇聯運煤船,赴莫斯科進入中山大學。1930年,她把剛生下的女兒瑪婭安頓在國際兒童院,潛回上海。翌年,夫妻二人進入鄂豫皖蘇區。張琴秋先任軍校政治部主任,1932年夏國民黨軍重兵“圍剿”時,又擔任了根據地第一位女縣委書記。紅四方面軍主力突圍西進,張琴秋改任師政治部主任隨軍出發。丈夫沈澤民作為鄂豫皖省委書記留下堅持游擊斗爭,於翌年犧牲。
到達川陝邊區后,紅四方面軍重建根據地,張琴秋先任方面軍總政治部主任。她反對過張國燾的錯誤,遭受打擊報復,被調任總醫院政治部主任。在那裡,她除了指揮過戰斗,還主持了一些建設項目,如今仍留存在四川通江縣的烈士陵園,其圖案便是由她當年設計的。1935年初,紅軍在川東北建立了歷史上建制最大的婦女部隊——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師,由她任師長。長征途中,張琴秋改任川陝省委婦女部長。其后,她在西路軍任組織部長。部隊失敗時,她因產后身體虛弱被俘。
抗戰爆發后,經周恩來向國民黨點名交涉,張琴秋被釋放回延安。她擔任抗日軍政大學女生大隊隊長、女子大學教育長。解放戰爭期間,張琴秋在中央婦委長期擔任秘書長,1948年曾與蔡暢一同率解放區婦女代表團赴東歐和蘇聯,在國際上宣傳中國的婦女革命。新中國成立后,她長期擔任紡織工業部副部長,分管女工工作。
在1955年解放軍首次授銜時,張琴秋早已到地方工作,這位惟一的紅軍女將便沒有被授予軍銜。在“文革”風暴中,性格剛烈的張琴秋受到誣陷和迫害,於1968年4月憤然以死抗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4個月后,1979年4月,黨中央正式為張琴秋平反,對這位“久經考驗的老同志”表示了深切的悼念。1979年6月23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黨中央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並對她光輝的一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