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員名言100句
楊靖宇:在侵略者面前低頭,就不配做中國人
【字號 】【論壇】【打印】【關閉
楊靖宇:在侵略者面前低頭,就不配做中國人
   在侵略者面前低頭,就不配做中國人!

                       ——楊靖宇

    [楊靖宇簡介]

    楊靖宇,原姓馬,名尚德,字驥生,1905年生於河南確山一個農民家庭。楊靖宇是他到東北工作時的化名。他幼年喪父,7歲時靠叔父資助進入本村私塾,13歲考入縣城第一高小。在校期間受五四運動影響,他出面領導了罷課和焚燒日貨。1923年秋,楊靖宇考入開封工業學校,學習期間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於1926年夏加入了共青團,不久轉黨。                      

    1926年末,中共河南省委為配合北伐,派楊靖宇回確山任縣農民協會會長。當時農協隻有刀矛沒有槍,楊靖宇巧設一計,引誘一個軍閥部隊士兵出來后,突然沖上去隻身奪槍。那個士兵追趕時,楊靖宇便掏出准備好的銀元丟在后面,說:“這是你的路費。”那個士兵得到錢便開了小差,確山縣農協就此得到第一支槍。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確山縣委於10月末發動秋收暴動,楊靖宇擔任新建的農民革命軍的總指揮。不久,他在與“進剿”之敵作戰中腿部負傷,被送到駐馬店治療。1928年春,他傷愈后在河南從事地下工作,年末奉命赴上海,在黨中央辦的秘密訓練班學習,1929年春天被派赴東北工作。

     楊靖宇到東北后,首先到撫順煤礦搞工人運動,被礦上的日本特務逮捕並引渡給東北軍閥。他入獄兩年多,1932年初才得以出獄。隨后,他代理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重點整合了以吉林盤石地區為中心的抗日游擊隊,派黨的干部開展工作,使其成為共產黨在南滿掌握的最早的武裝,並命名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    1933年初,楊靖宇親自到這支隻有250人的部隊當政委。為團結各階層,他又把隊伍的名稱改為人民革命軍。他吸取黨在南方建立紅軍的經驗,親手制定了政治工作、參軍和士兵優待、作戰獎勵等條例,使部隊在打擊日偽軍的戰斗中不斷發展壯大,於1934年成為擁有4000余人的人民革命軍第一軍,他擔任了軍長。同年,江西瑞金召開的中華蘇維埃二次大會缺席將楊靖宇選為中央政府執行委員,這表明黨中央已將他作為東北革命力量的代表。                      

    1935年,東北人民革命軍聯合其他抗日武裝組成抗日聯軍,楊靖宇任第一軍軍長兼政委,隨后又任第一路軍總指揮(下屬第一、第二軍),在東邊道(如今的吉林東部及遼東)幾十個縣開辟了廣大的游擊區。他的基本部隊有7000余人,還領導了一萬人左右的統戰關系部隊,成為抗聯中最大一支主力軍。                      

    日寇為鞏固其戰略后方,1938年內將關東軍的兵力擴大了3倍以上,並以偽蒙軍替換作戰不積極的偽滿軍,加強對南滿的“大討伐”。一些非黨的山林武裝經不起艱苦考驗紛紛瓦解和叛變,楊靖宇率部突圍進入長白山區建立密營。日寇在誘降碰壁后,於1939年冬大雪封山時又展開封鎖和“討伐”。因敵追蹤雪地腳印和炊煙,部隊又衣食無著,楊靖宇決定分散突圍。最后,他自己帶60余人東進。因有一個參謀叛變使行蹤暴露,激戰后他身邊隻剩兩人,被日寇封鎖在伐木場附近的山中。1940年2月18日,兩個警衛員下山買糧犧牲。2月23日,他孤身下山也被圍,戰至最后,壯烈就義。

    楊靖宇犧牲后,日本侵略者殘忍地剖開他的腹部,隻見他的胃裡一粒糧食都沒有,隻有尚未消化的草根、樹皮和棉絮……

    后來,為了紀念楊靖宇,在楊靖宇犧牲地吉林省通化市建起了烈士陵園,吉林省和通化市的領導及楊靖宇的幾十位老戰友參加了公祭公葬大會。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都送了花圈﹔朱德元帥親筆題詞:人民英雄楊靖宇同志永垂不朽! 

(責編:humin)



期刊雜志  
黨的文獻 中共黨史研究
百年潮 世紀風採
紅岩春秋 黨史博覽
黨史文苑 黨史縱覽
湘潮 北京黨史

最新推薦  
2010年全國黨史工作會議
開國上將紀念館
經典著作:領導人文集
歷屆黨代會黨章修改變遷
革命先輩網上紀念館
共和國腳步——1949年檔案
五四運動九十周年
 
歷次黨代會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中共三大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

中共四大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

……
 
紀念館  
黨旗 黨徽
毛澤東紀念館 周恩來紀念館
黨章 入黨誓詞
劉少奇紀念館 朱德紀念館
 

鏡像: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