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家英:共產黨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務員 |
|
|
|
|
十年京兆一書生,愛書愛字不愛名。一飯膏粱頗不薄,慚愧萬家百姓心。
守其白,辨其黑,潔若玉,堅若鐵,馬列之徒,其如斯耶!
共產黨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務員,隻能老老實實地為人民服務,沒有欺壓老百姓的權力!人民群眾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人民群眾的疾苦,就是我們的疾苦。
——田家英
[田家英簡介]
田家英,原名曾正昌,屬雞,四川省成都市人(祖籍雙流縣的永福鄉)。1930年進入成都省立北城小學就讀。
1933年考入成都南熏中學就讀。
1934年母親去世,輟學在家中藥鋪裡當學徒,開始嘗試以"田家英"的筆名給《華西日報》等報紙寫稿。
1935年在報刊副刊上發表小說、散文、書評、雜文和詩歌。
1936年以第一名成績考進成都縣立中學,1936年冬,參加中共領導的抗日救亡團體"海燕社"。
1937年因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被學校開除,在地下黨幫助下奔赴延安,進延安"陝北公學"學習。
193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后留校擔任學校總支秘書、中國近代史教員、宣傳科教育干事等。
1939年進馬列學院繼續學習。畢業留校,任中國問題研究室研究員、學院教育處干事和中國現代史教員。
1941年進入中央政治研究室。
1943年調中宣部歷史組工作。
1946年被毛澤東選為毛岸英的老師。
1947年晉西北的土改運動。
1948年8月起任毛澤東秘書。1949年后曾任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室主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秘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辦公廳副主任、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等職。多年以全部精力參加《毛澤東選集》一至四卷及毛澤東其他著作的編輯、注釋和出版工作,還參與黨和國家許多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起草的中共“八大”大會開幕詞受到毛澤東和與會代表的稱贊。毛澤東經常派他到各地農村調查研究。在調查中,他堅持實事求是向黨中央、毛澤東反映實際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並提出改進建議。他堅持真理,在整理毛澤東的一次講話時,刪去涉及彭德懷的不實之詞及表揚關鋒、戚本禹的一段話。
1959年在廬山會議上受到沖擊。1966年5月22日下午,王力等到中南海住地,令他停職反省,交清全部文件,搬出中南海。第二天他即自縊而死。
[田家英的故事]
忠心赤膽為人民
60年代的那次農村調查,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是一次不平常的調查。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在廣大農村刮起了“五風”(共產風、浮夸風、強迫命令風、生產瞎指揮風、干部特殊風),造成農村生產力的嚴重破壞,農民的積極性受到嚴重挫傷。1960年12月24日至1961年1月8日,黨中央先后召開了中央工作會議和黨的八屆九中全會,毛澤東提出了“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號召。他要求所有省委書記、省委常委、地委書記、縣委書記都必須全面徹底調查幾個公社,使1961年成為實事求是年。
1961年1月20日,毛澤東給田家英寫了一封信,要他與胡喬木、陳伯達3人,在3天之內組成3個調查組,每組7人,分赴浙江、湖南、廣東調查。每個調查組再分為兩個組,一個小組調查一個最壞的生產隊,另一個小組調查最好的生產隊。時間10到15天。遵照毛主席的指示,田家英領導的調查組迅速組成,第二天就離開了北京。1月22日到達杭州以后,田家英立即向省委領導人傳達了毛澤東給他的信,經過商量,決定省裡也派人參加調查組,在富陽選一個好的生產隊、在嘉善找一個差的生產隊作為調查對象,由田家英統一領導調查工作。這兩個組隨即迅速行動,於1月24日到達兩個生產隊。
調查組進村之前,田家英向全體調查人員提出要求,必須實事求是。他說,調查研究有兩種,一種是科學態度的調查研究,一種是主觀主義的調查研究,我們主張科學態度的調查研究,這就是要了解真實情況,並且如實反映﹔而主觀主義的調查研究,比不調查更可惡,因為它是摘取片斷的材料來証明自己的觀點,或者是迎合上級,不敢講真話。他針對當時基層干部和部分群眾還有些顧慮的情況,提出要“打開腦筋,打破思想框框,敢於和善於發現問題。”他要求調查組的同志在生活上和群眾同吃同住,打成一片,集中精力做好調查,而不搞那些流於形式的勞動﹔同時,在調查組內部提倡“敢想敢說”,“敢於提出問題和不同意見”,但是這些意見應該通過組織向當地領導提出,不許向外亂說,不准對基層干部指手畫腳,以免干擾地方工作。他非常注意同基層干部搞好關系,強調要耐心地教育他們,辦事同他們商量,體諒他們的困難,不能有任何居高臨下的態度,這樣才能增強調查組和基層干部的團結,“同心同德,憂國憂民”。兩個調查組在田家英的正確指導下,工作進行得非常順利。
田家英先在嘉善縣魏塘公社和合生產隊調查了一個星期之后,接著又到富陽縣東洲公社五星生產隊進行了同樣的調查,經過一段工作,這兩個隊的基本情況、特別是“五風”造成的嚴重危害基本上搞清楚了。和合生產隊地處杭嘉湖平原東部,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歷來是魚米之鄉。解放后頭幾年,農村經濟迅速恢復發展,每年為國家提供大量的商品糧。1958年“大躍進”中,上面的高指標逼出了“浮夸風”,這個生產隊的早稻畝產從200公斤報到300公斤、400公斤、500公斤,實收隻有219.5公斤。1959年,“反右傾”一來,包產指標訂到489.5公斤,實收隻有218公斤。1960年,公社黨員干部宣誓大會上訂的糧食生產指標是保証900公斤、爭取1200公斤,而實際隻收了145.5公斤。由於高指標帶來了高征購,挖了農民的口糧。1961年春天,每人每天隻有半斤米,隻能吃三餐稀粥﹔有的小隊甚至斷糧,出現了餓、病、逃荒和非正常死亡。一天黃昏,調查組的同志聞到一陣煙味,“農村已經食堂化了,誰家還在燒飯,難道老百姓家裡還有余糧嗎”?他循著煙味進入幾戶農家,揭開鍋蓋一看,鍋子裡是羊頭草、胡蘿卜加上從食堂打回來的稀粥。事實說明這裡的農民已經無米下鍋。從調查中還了解到近三年來,這裡的生產力遭到了嚴重破壞,豬、牛、羊大批死亡,農具大量損壞,土地肥力下降,勞動者體質變弱﹔社員一年收入隻有21.27元,辛勤勞動一年,到頭還成了“倒挂戶”。對於出現這些嚴重問題的原因何在?許多基層干部講不清楚。田家英在同嘉善地縣委負責人談話時指出:“從和合生產隊來看,生產破壞是嚴重的,為什麼生產年年下降呢?怪天,沒有災害,怪人,老百姓是好的”,“不能怨天尤人,也不是什麼民主革命不徹底,病根子是‘五風’問題。”田家英一語道破了當時農村問題的症結所在。其實,長期在基層工作的同志,對此並非一無所知,只是因為怕反“右傾”、“拔白旗”,悶在心裡不說而已。田家英說出了他們不敢說的真話。這不僅是尊重事實、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也是他對黨的事業和人民利益高度負責的表現。
經過10天的調查研究,2月6日在杭州,毛澤東聽取了田家英的匯報,在場的還有當時浙江省委的江華、霍士廉、林乎加、李豐平和薛駒等。田家英如實地匯報了所見所聞,懇切地陳述了自己的意見,建議中央搞一個人民公社條例。田家英的匯報震動了毛澤東,他當即就糾正“五風”問題、退賠問題、生產隊規模和體制問題、自留地問題、食堂問題、干部問題提出許多重要意見,並且採納田家英的建議,准備起草一個人民公社工作條例,由3月在廣州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研究制定。
黨的八屆九中全會以后,大批領導同志深入基層,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這不僅促進了干部作風的轉變,而且集中了群眾干部的智慧,制定了一系列切合實際的政策辦法。《人民公社工作條例》(簡稱“六十條”),就是調查研究的一個主要成果。這是廣州會議的最大收獲。
田家英在浙江的調查,從1961年1月23日開始到5月5日結束,歷時整100天。他在調查研究和制訂“六十條”中所作的貢獻,對黨中央糾正1958年以來農村工作中的錯誤,扭轉農村以至整個國民經濟的局勢起到重要的作用。盡管“六十條”還有不少缺陷,沒有突破政社合一、一大二公的公社體制,但它的歷史作用仍然應當充分肯定。田家英功不可沒。
1961年6月在北京,田家英曾經在他家裡,給我們展示他的藏硯,其中有一方端硯的銘文是:“守其白,辨其黑,潔若玉,堅若鐵,馬列之徒,其如斯耶!”這銘文是他自己起草並請其他同志為他書寫和刻石的。他還對我們解釋說:“共產黨員就是要這樣子做人。”當時我們還不甚理解,現在回憶起來,這銘文正是他的自畫像,是他心境的自白,寫出他的是非分明,愛憎鮮明,高潔的品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也刻畫出他的骨氣和風格。即使在30年后的今天,他的光彩形象依然是一身正氣留在人間。
(林乎加 薛駒文 載《人民日報》1996.08.29)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