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稼祥:不能為了黨員數量而降低黨的質量、黨的水平 |
|
|
|
|
| 王稼祥(右二)等在延安。 |
|
不能為了黨員數量而降低黨的質量、黨的水平。
——王稼祥
[王稼祥簡介]
王稼祥,1906年生於安徽涇縣厚岸村,在家鄉讀小學后又入教會中學。1925年,他赴滬入上海大學附中,在那裡加入共青團。同年10月,王稼祥赴蘇,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和紅色教授學院學習。1928年,他由團轉黨(當時團員轉黨,團齡也算作黨齡)。
在蘇聯期間,他對馬列主義有深入的研究。因沒有參加過黨內的實際工作,他曾擁護王明的教條主義見解,被稱為“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之一。不過,他為人正派,鄙視小集團活動。1930年回國后,在中共中央宣傳部任干事,隨后任黨報委員會秘書長。1931年4月,王稼祥赴中央蘇區,擔任紅軍總政治部主任。同年11月,他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軍委副主席和外交人民委員(相當於外交部長)。
1933年4月,他遇空襲被炸穿了腸——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忍著劇痛經歷了八小時手術,當時人稱勝過關公刮骨療毒。因無法取出彈片,隻好採取保守療法。翌年1月,他當選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同年秋,他腹部通著管子、坐著擔架參加了長征。
在1935年1月的遵義會議上,他提出要毛澤東擔任黨和紅軍的領導。后來,毛澤東多次稱贊這“關鍵的一票”。遵義會議后,王稼祥與毛澤東、周恩來組成中央軍事三人小組,指揮全軍行動。
過雪山草地時,他腸子流膿,甚至爬出蛔虫,仍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堅持下來。到達陝北后,他因傷情惡化被中央派人秘密送往上海治療。1937年夏,他轉赴莫斯科治傷並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翌年8月,他回到延安,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和八路軍總政治部主任。1944年,他因傷口惡化病倒而無法工作,1946年再度被送到蘇聯治療。1947年,王稼祥回東北解放區,任東北局城工部長。
1949年,他擔任新中國首任駐蘇聯大使,1951年回國任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1956年當選中央書記處書記。幾十年間,王稼祥總是在腹部帶著熱水袋工作。
解放以后,他提出過許多寶貴見解。在1958年“大躍進”中,他拒絕隨風附和。1962年初,他大膽地建議應改變援外數量過大的狀況,要“量力而行”﹔在國際斗爭中不要四面樹敵。這些觀點被康生等批判為“三和一少”(即所謂對帝修反要和,對世界革命援助要少),隨后,王稼祥難以再領導中聯部工作,“文革”中又遭殘酷批斗和關押。
因毛澤東一再肯定他的歷史功績,1973年在黨的“十大”上他又被選為中央委員。
1974年1月25日入睡前,王稼祥得知江青等要發起“批林批孔”運動,預感到黨和國家又要遭受新災難,憂心如焚。次日清晨,夫人朱仲麗喚他起床時,發現他已全身冰涼。
王稼祥與“毛澤東思想”這一科學概念
王稼祥在1941年9月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了《政治局要以思想領導為中心》的發言。他說:“中國黨過去的思想方法論存在著機械唯物論、形而上學同唯物辯証法的對立,毛主席代表了唯物辯証法,在白區劉少奇同志是代表了唯物辯証法。”
王稼祥1943年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22周年和抗戰6周年,在《解放日報》上發表了《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文章明確地提出了“毛澤東思想”這一概念。文章寫道:“中國民族解放整個過程中——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正確道路就是毛澤東同志的思想,就是毛澤東同志在其著作中與實踐中所指示的道路。毛澤東思想就是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中國的布爾塞維主義,中國的共產主義。”“毛澤東思想與中國共產黨的民族解放的正確道路是在與國外國內敵人的斗爭中,同時又與共產黨內部錯誤思想的斗爭中生長、發展與成熟起來的。……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它是中國的共產主義、中國的布爾什維主義”。他還強調指出,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運動實際經驗相結合的結果”,“並且,這個理論也正在繼續發展中。”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