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 湃:工農聯合起,江山萬萬年 |
|
|
|
 |
共產領導好主張,建設國家變富強﹔
土地改革生活好,工農翻身把家當﹔
工農團結有力量,同心協力互相幫﹔
封建地主要打倒,土地革命要加強﹔
工農聯合向前進,萬眾一心殺敵人﹔
對待敵人勿放鬆,全國解放責任重﹔
但願工農萬萬歲,共產江山萬萬年。
——彭湃遺詩《工農團結起》后半部分
[彭湃簡介]
彭湃,1896出生在枕山面海的海豐縣東鄉。他在中學時代受到反帝反封建的教育,對當時的社會現實產生了不滿情緒。1917年,他離家到日本留學,努力閱讀馬列主義著作,積極參加中國留學生的救國運動。他曾在萬分悲憤中,嚙指蘸血,書寫“毋忘國恥”四個字,寄回海豐縣學生聯合會,貼在五坡嶺海豐縣立中學的揭示板上,大大激勵了海豐縣學生們的愛國熱情。1920年,彭湃回國,開始想從文化教育入手,實現社會革命。次年五月,他出任海豐縣教育局長,曾組織全縣學生舉行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集會游行,發表演說,宣傳革命道理,並出版了《赤心周刊》,批判當地《陸安日報》上的反動理論,被陳炯明等軍閥地主豪紳撤銷了教育局長的職務。從此,他放棄了原來的想法,決心深入農村從事農民運動,為之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彭湃1924年以后被選為中共廣東區委委員、廣東省農民協會副委員長。還被毛主席聘請為農民運動講習所的教員,負責講授《海豐及東江農民運動的情況》。1927年,彭湃當選為中央委員。同年,他參加了由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領導的“八一”南昌起義。在八月七日緊急會議上,彭湃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其后,他組織農民自衛軍,建立工農民主政權,參加廣州起義。1928年7月,在中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彭湃被連選為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此后,他被調到上海,留在黨中央工作。1929年,彭湃任中央農委書記。同年8月24日,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在獄中,他堅貞不屈,同敵人進行堅決的斗爭﹔在萬分困難的情況下,他給黨中央寫信,表示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到底的決心。8月31日,年僅33歲的彭湃被殺害於上海龍華。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