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榮桓:有一份精力,就要為黨多做一點工作 |
|
|
|
 |
有一份精力,就要為黨多做一點工作。
——羅榮桓
[羅榮桓簡介]
羅榮桓,原名慎鎮,字雅懷,1902年出生於湖南省衡山縣一個鄉紳家庭。讀高小時,一位國文老師取《詩經》“桓桓於征”之意,為他改名榮桓。他8歲入私塾,后轉入新式小學。1919年,羅榮桓入長沙協均中學,后入青島大學,受五四運動影響曾參加社會上的反帝愛國活動。1926年秋,他從青島大學預科畢業,回鄉后組織農民協會,斗爭土豪劣坤。1927年4月,他又進入武昌中山大學讀書。同年夏,在大革命失敗的危急關頭加入共產黨。
入黨后,羅榮桓被派往鄂南搞農運,隨即率農軍參加秋收起義。進軍井岡山途中,毛澤東在三灣村將起義的工農革命軍縮編為兩個營和一個特務連,實行了“黨的支部建立在連隊上”的全新制度。在這次改編中,戴著一副近視眼鏡的羅榮桓被任命為特務連黨代表,從此跟隨毛澤東在部隊中開展政治思想工作。在1929年底的古田會議上,羅榮桓以基層政工干部的身份當選為紅四軍前敵委員會委員。毛澤東當時評價說:“羅榮桓是個人才,是一位很好的領導干部,對這個同志我們發現晚了。”
此后,羅榮桓先后擔任紅四軍政委、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等職,隨中央紅軍參加二萬五千裡長征。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羅榮桓任八路軍115師政治部主任。翌年末,他率部挺進山東開辟抗日根據地,先后任115師政委、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等職。對於羅榮桓在山東的功績,毛澤東在1962年曾有過評價:山東隻換上一個羅榮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山東的棋下活了,全國的棋也就活了。山東把所有的戰略點線都搶佔和包圍了——北佔東北,南下長江。
1945年夏,考慮到羅榮桓傷病交加,中央派人去山東接替他的工作。因日本投降形勢突變,羅榮桓隨即又強支病體率山東主力部隊6萬余人進軍東北,先后擔任東北民主聯軍副政委、東北野戰軍政委,參加領導了解放東北和后來進軍關內解放平津的作戰。
新中國成立之初,羅榮桓被任命為最高檢察署檢察長,1950年春又出任新中國首任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1953年,他提議創辦政治學院,后兼任院長。由於長期抱病堅持工作,他的健康情況日益惡化,1963年在北京病逝,享年61歲。
羅榮桓逝世后,毛澤東悲痛萬分,幾天幾夜不能寐。一天深夜,毛澤東用顫抖的手寫下了七律《吊羅榮桓》:
記得當年草上飛,
紅軍隊裡每相違。
長征不是難堪日,
戰錦方為大問題。
斥yàn(晏鳥)每聞欺大鳥,
昆雞長笑老鷹非。
君今不幸離人世,
國有疑難可問誰?
毛澤東一生寫了很多詩詞,懷念戰友和親人的作品卻很少。《蝶戀花·答李淑一》表達了懷念亡妻楊開慧和戰友柳直荀之情,但屬於寓意較深的詞作。《吊羅榮桓》這首七律,應該說是目前可見的毛澤東惟一的一首嚴格意義上的悼詩。詩中最后一句“國有疑難可問誰”,足以體現毛澤東對羅榮桓的友情和器重。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