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達:中國的出路,隻有鏟除封建遺物,才能實現自由平等 |
|
|
|
![](/img/2006cpc/2j/zz_a_07.jpg) |
中國是國際帝國主義的半殖民地,在世界帝國主義將要沒落的今日,已成為向來所擁抱著的一切世界經濟的矛盾之清算者和新局面的打開者了。但中國一面是半殖民地的民族,同時又是半封建的社會。所以為求中國的生存而實行的中國革命,一面要打倒帝國主義,一面要鏟除封建遺物,前者是民族革命的性質,后者是民主革命的性質,其必然的歸趨,必到達於社會革命,而與世界性社會進化的潮流相匯合……目前中國的出路,隻有民眾起來打倒帝國主義,鏟除封建遺物,樹立民眾政權,建設國家資本,解決土地問題,以求實現真正自由平等的新社會。
——李達《社會之基礎知識》
[李達簡介]
李達,字永錫,號鶴鳴,湖南零陵嵐角山鎮(今屬冷水灘市)人。生於1890年,1911年入北京京師優級師范學校讀書。1913年赴日本留學,后因病回國。1917年再次赴日,考入日本第一高等學校(后東京帝國大學)學習理科,並在那裡開始研究馬克思主義。
1920年回國后,他與陳獨秀、陳望道等人共同發起在上海建立共產主義小組,並代理小組書記。他主編了《共產黨》理論月刊,參加了《新青年》雜志的編輯工作。1921年7月在上海望志路106號那間有特殊意義的屋子中,作為上海小組的代表,他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后,他分工負責中共中央局宣傳主任,后又擔任上海平民女校業務主任(校長),主編《新時代》雜志,是中共黨內早期的理論家和宣傳鼓動家。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后,李達與陳獨秀的矛盾日益尖銳,並辭去了中央局宣傳主任。翌年因在建黨和發展黨等問題上意見不一致,他脫離黨組織,回湖南從事教育啟蒙。此間他仍和中共黨內的舊友保持著關系,並配合著做些革命的宣傳工作。
1927年,長沙發生反共“馬日事變”后,李達又去上海的法政大學和暨南大學、北平大學法商學院、中國大學、廣西大學、中山大學、湖南大學等處任教授、系主任。在此期間,李達雖在黨組織之外,在思想上仍堅信共產主義,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不輟,他的著作成為毛澤東和其他許多革命者學習研究哲學的重要書籍。
1949年,李達利用他的聲望參加並策動湖南和平起義。同年他應中共中央電邀北上入京,見到闊別已久的老友兼同鄉毛澤東,並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是黨的創始人,脫黨后又回到黨內,一個畫了近30年的圈終於圓滿。
1949年5月毛澤東對李達說:“你在早期傳播馬列主義,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在50年代末毛澤東對李達的理論勇氣和戰斗性格給予了高度評價:“你是黑旋風李逵,你比他還厲害。他隻有兩板斧。你有李逵之大仁、大義、大勇,還比他多一個大智。你從‘五四’時期,直到全國解放,都是理論界的‘黑旋風’,胡適、梁啟超、張東蓀、江亢虎這些‘大人物’,都挨過你的‘板斧’。你在理論界跟魯迅一樣。”
新中國成立后,李達擔任過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湖南大學、武漢大學等校的校長、一級教授,以及中國哲學會第一任會長等職務。1966年夏,在武漢大學校長任上受到點名批判,8月24日在病痛交加中含冤去世。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