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白:我們無論生死,總是覺得非常愉快和欣慰的 |
|
|
|
 |
事到如今對個人的安危,不必太重視﹔現在全國要解放,革命即將成功,我們無論生死,總是覺得非常愉快和欣慰的。
——李白1949年5月7日臨刑前與妻子裘慧英說
[李白簡介]
李白,1910年出生於湖南省瀏陽縣一個貧苦農家,從小失學,13歲入染坊當學徒。1925年,中共湘區委員會在瀏陽最早建立組織時,年僅15歲的李白即入了黨,隨后秘密領導農民協會的工作。1930年秋,毛澤東率紅一軍團到達瀏陽,李白參軍並隨部隊進入中央蘇區。
1931年初,紅一方面軍利用反“圍剿”時繳獲的國民黨軍電台,建立了無線電學習班,李白被挑去參加學習。他原來不識幾個漢字,而這時不僅要用漢字還要學英文,掌握電訊技術對他來說真是難而又難。他們的老師是黨中央從上海派來的一位精通專業的電訊人員,脾氣急躁。開始,他對李白經常呵斥。李白想到革命工作第一,便採取忍耐態度,不僅日夜加班學習,還時常盯著老師模仿。后來,那位老師驚訝地發現,這位他原認為最笨的徒弟,在一些技術上已趕上自己。
1934年秋,他在長征途中任電台台長、政委。翌年秋過草地時,他所在電台被編入紅四方面軍,經歷了三過草地和長居高寒地帶的艱辛。當時有的戰士生了病,他盡管食不果腹,也同大家一起抬著病號走。事過幾十年后,當年的一些小鬼在回憶錄中還深情緬懷這位“李政委”的救命之恩。
1937年秋,國共合作,李克農出任八路軍駐上海辦事處處長,將李白帶去。李克農一開始便要李白隱蔽身份,八路軍辦事處撤退后又讓他歸上海地下黨領導,成為黨設在當地的三個秘密電台中的一部,隨時同中央聯絡。
李白剛到上海時是單身漢,租房子容易引起懷疑,黨組織便調綢廠女工出身的裘慧英與他扮作假夫妻。裘慧英出身苦大仇深的“包身工”,在斗爭中入了黨。她很快受到李白工作精神的感染,工作中逐漸產生了愛情。經黨組織批准他們變成真正的夫妻,並有了孩子,他們的家庭也成為充滿革命精神的秘密斗爭之家。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佔領了上海的西方租界區,加緊了對秘密電台的偵測搜捕。翌年9月,李白同妻子一同被捕。后經組織營救,他們被敵特認定是私人電台而獲保釋,處在監視下開糖果鋪。后來國民黨特務看中了他的電訊技術而秘密拉他,經組織同意,李白於1945年去浙江淳安縣國民黨軍委會國際問題研究所當報務員,並利用這一電台向共產黨組織發報。不久,他因國民黨內部派系斗爭被關押,因未暴露共產黨員身份而獲釋。
1946年,李白回到上海,在地下黨的秘密電台繼續負責發報。
1948年12月29日,他在向中央電台拍發國民黨絕密的江防計劃時,被特務機關測出電台位置而被捕。1949年5月7日,解放軍已渡江並接近上海,他因被趕來坐鎮指揮的蔣介石親批“堅不吐實,處以極刑”而遭特務秘密殺害。20天后上海解放,黨組織和裘慧英尋找到烈士的遺體,並於8月間召開了隆重的追悼大會。李克農也始終懷念著李白,建議將他的事跡搬上銀幕。1961年,李克農強支病體趕到上海,看望了遺屬,離去前又最后向烈士墓三鞠躬……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