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君宇:我願生如閃電 死如彗星 |
|
|
|
 |
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願生如閃電之耀亮,我願死如彗星之迅忽。
——高君宇自題詩
[高君宇簡介]
高君宇原名尚德,字錫三,號君宇。1896年生於山西省靜樂縣(今屬婁煩縣)。1912年考入山西省第一中學,因才華出眾,以“十八學士登瀛州”而享譽省城。少年高君宇對社會政治問題非常關心,訂購了《晨報》、《申報》、《康梁文鈔》等進步書刊研讀。
1915年,他參加了反對袁世凱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的斗爭,捐款翻印“二十一條”全文廣為散發,組織游行和街頭演講,聲援蔡鍔等人護國反袁斗爭。翌年考入北京大學英語系學習。
在當時進步思想的發源地北京,高君宇受到激進的新文化和新思想的影響,很快成為學生運動的領袖。1918年5月,他參加了反對北洋政府簽訂《中日共同防敵軍事協定》活動,成為近代中國學生運動史上第一次公開的游行請願活動。
1919年5月4日學生愛國游行時,高君宇是組織和參加的骨干之一,和許德珩等十幾個學生沖進趙家樓,痛打簽訂賣國條約的官員章宗祥,演出了“五四”運動壯麗的一幕。隨后,他代表北大學生參加了學聯的領導工作。
1919年10月,高君宇擔任鄧中夏主持的平民教育講演團骨干和領導,同鄧中夏一起在城市、農村講演,宣傳進步。1920年3月,他參加了由李大釗指導、有19名學生秘密組成的北大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並與其他會員一起籌辦了附屬研究會的圖書館,命名為“亢慕尼齋”(共產主義的譯音)。
共產國際遠東局代表維經斯基來華幫助中國先進分子建黨,高君宇也是重要對象之一。1920年10月,李大釗在北京建立共產主義小組,高君宇是首批成員之一,成為山西省的第一個共產黨人。
高君宇於1922年7月黨的“二大”上當選中央委員,擔任黨報《向導》的編輯。翌年在黨的“三大”上擔任了中央教育委員會委員。1924年年初,他又同李大釗、毛澤東等一起以共產黨員的身份參加了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曾擔任過孫中山的秘書。
廣州商團叛亂時,高君宇的指揮車曾被叛軍子彈擊穿,他裹傷再戰,協助孫中山迅速平定了商團叛亂。1924年10月,他隨孫中山北上,到北京因肺病住進德國醫院治療,並抱病出席了1925年1月在上海開幕的中共“四大”和3月的國民會議。同年3月,高君宇因猝發急性闌尾炎割治無效不幸逝世,年僅29歲。
[高君宇與陶然亭公園]
高君宇對陶然亭情有獨鐘。陶然亭建於清康熙年間,從清末到民初就是仁人志士進行革命活動的地方。高君宇和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鄧中夏等人曾在這裡召開秘密會議,商討中國革命前途,同時也和石評梅經常在此漫步。
石評梅是高君宇生命中最摯愛的女性,生於1902年,山西平定人,是“五四”時期著名的青年女作家,著有《濤語》、《禱告》、《偶然草》等書。他們在同鄉會上相識,共同的進步追求和興趣使二人相互吸引。高君宇家中曾有過包辦的不幸婚姻,在心靈受過創傷后對石評梅有火一般的戀情。
石評梅雖然也愛對方,卻因初戀失敗抱定獨身主義的宗旨而固守著“冰雪友誼”的藩籬。高君宇內心十分痛苦,但仍然以尊重的態度寫道:“你的所願,我願赴湯蹈火以求之﹔你的所不願,我願赴湯蹈火以阻之。不能這樣,我怎能說是愛你!”
為了表明自己對愛情的忠貞,高君宇特意從廣州買了兩枚象牙戒指,一枚連同平定商團叛亂時用過的子彈殼寄給北京的石評梅作為生日留念,另一枚戴在自己手上。石評梅戴上了這枚特殊意義的象牙戒指,“用象牙的潔白和堅實,來紀念我們自己靜寂像枯骨似的生命。”
高君宇患病動手術后於第二天突然去世,對石評梅猶如青天霹靂,后悔當初沒有接受他的求愛。她在高君宇的墓碑上題寫了他生前的詩句:“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願生如閃電之耀亮,我願死如彗星之迅忽。”並作《墓畔哀歌》表達刻骨的思念之情:“假如我的眼淚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到如今我已替你綴織成繞你玉頸的圍巾。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顆一顆紅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永久勿忘的愛心。我願意燃燒我的肉身化成灰燼,我願放浪我的熱情怒濤洶涌,讓我再見見你的英魂。”
1928年9月,年僅26歲的才女石評梅因悲傷過度,在泣血哀吟中走完短短的一生,人們也把她葬於陶然亭內的高君宇墓旁,“生前未能相依共處,願死后得並葬荒丘”。
假如我的眼淚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
到如今我已替你綴織成繞你玉頸的圍巾。
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顆一顆紅豆,
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永久勿忘的愛心。
我願意燃燒我的肉身化成灰燼,
我願放浪我的熱情怒濤洶涌,
讓我再見見你的英魂。
——石評梅 《墓畔哀歌》
解放初期,周恩來曾經到高君宇、石評梅的墓碑前憑吊過,表示了對亡魂的懷念。1956年6月3日,周恩來審查北京城市規劃總圖時,看到陶然亭便講到這一對墓碑,說:“革命與戀愛沒有矛盾,留著它對青年人也有教育。”革命是不朽的,青春也是不朽的。讓寶劍和青春永遠閃光吧,讓世世代代的少男少女們,在漫游陶然亭時,在這一對戀人的墓碑前留步沉思吧。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