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 挺:我希望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
|
|
|
 |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
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
一個聲音高叫著:
——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裡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將我連這活棺材一起燒掉,
我希望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葉挺在重慶“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渣滓洞集中營的牢房牆壁上寫的《囚歌》
[背景]
葉挺視革命氣節重於生命,意志操守堅如磐石。他從小就崇拜岳飛、文天祥等民族英雄和鄒容、秋瑾等革命志士,立志獻身中華民族,做一個高尚的人。參加革命后,他以“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為座右銘,威武不屈。
1941年1月,國民黨頑固派一手炮制了“皖南事變”,使新四軍面臨著全軍覆沒的危險。在這關鍵時刻,項英等人卻擅自離隊他去,葉挺則臨危不懼,力挽危局,指揮部隊浴血奮戰9晝夜。由於寡不敵眾,部隊無法突圍出去,葉挺冒著生命危險,下山與頑軍談判,要求讓部隊通過,到蘇北抗日,但下山后被頑軍無理扣押。對於葉挺這些表現,周恩來曾作出高度評價:“皖南事變時他是非常英勇的,想以個人的犧牲來保存革命的力量,比某些共產黨員表現還堅決”。
葉挺被國民黨當局無理扣押,先后囚禁於江西上饒、四川重慶、湖北恩施及廣西桂林等地。在此期間,國民黨當局進行威迫利誘,要他投降,曾向他提出,隻要發表一個皖南事變是共產黨的責任聲明,就可委以第六戰區副司令長官甚至司令之職。葉挺當場拍案而起,怒斥他們的卑鄙行徑,堅決表示“頭可斷,血可流,志不可屈”。他寫了一封致蔣介石的快郵代電,“願以一死為部曲贖命”,“挺不願苟且偷生,以玷前修,願保其真情而入地獄”。同時,憤然揭露蔣介石制造皖南事變的真相,宣告“個人之操守”,“至死不可變”,“人如果沒有名節,沒有人格,活著沒有意義,死后也要受到歷史的裁決”,寧願“把牢底坐穿”,“保其真情而入地獄”,也“不願苟且偷生”。蔣介石對他勸降一再碰壁,仍不死心,又針對他抗日心切,勸他到國外遠征軍就職。他洞悉其奸,明白而鄭重地說:“隻要是逼我改換門庭,在國內不干,在國外也不干。如果真讓我打日本,就放我回新四軍!”一針見血地戳穿了蔣介石等人的陰謀。蔣介石勸降無效,隻好長期囚禁他。他雖身陷囹圄,處境艱險,但意志更堅,在那黑暗的囚室裡,寫下了著名的明志篇《囚歌》。這浩氣凜然的正氣歌,將永載史冊。
抗戰勝利后,葉挺被黨營救出獄。正當他可以為黨繼續工作的時候,不幸於1946年4月8日與王若飛、秦邦憲、鄧發等同志在由重慶赴延安途中因飛機失事殉難。毛澤東同志親筆為“四八”死難烈士題詞:“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
[簡介]
葉挺,原名為詢,字希夷。1896年出生於廣東惠陽縣一個農家。7歲時,他上了剛由私塾改成的小學,15歲時考上了免費的惠州蠶業學校。1912年考入廣東陸軍小學,5年時間逐級升入湖北陸軍預備學校和全國最高軍事學府——保定軍校。1917年,葉挺回廣東后不久參加粵軍。1922年,他任孫中山的警衛團二營營長。1924年,孫中山為了培養國民黨的軍事人才,親自決定讓葉挺去蘇聯學習。他先入東方大學,受到李大釗和同學中共產黨員的影響。翌年,他又與聶榮臻等人進入軍事學院,在那裡提出入黨要求並得到批准。
1925年秋,周恩來、陳延年領導的中共廣東區委,經過爭取得到第四軍軍長李濟深的同意,建立了由共產黨領導的獨立團(起初番號為第三十四團),派剛回國的葉挺擔任團長。
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葉挺率獨立團作為先鋒首出湘南,連戰連捷,一路攻下武昌。他以團長職務被國民政府破格提為少將。隨后,該團擴編為兩個師,他任第二十四師師長。1927年南昌起義時,他率部作為主力,部隊受挫后潛往香港。同年12月,廣州起義首次打出“紅軍”旗號,他任總司令。兩天后,廣州起義失敗。組織上對葉挺有不適當處分,葉挺一氣之下出走西歐,與黨脫離關系。
葉挺脫黨后到德國學習軍事,因生活困難開過飯館,旅歐5年后回到澳門。1937年抗戰爆發后,他馬上趕到延安。毛澤東主持為他召開歡迎大會。葉挺受中共中央的委托,以非黨員的身份向國民黨交涉,將南方八省的紅軍游擊隊改編成新四軍,並擔任軍長。
在皖南抗日前線,新四軍副軍長、中共東南局書記項英用對黨外人士的眼光看待葉挺,兩人關系不融洽,國民黨乘機挑撥。毛澤東卻一直要求項英等尊重葉挺。周恩來親自出面勸說后,葉挺為顧全大局還是留下工作。1941年,國民黨在皖南圍攻新四軍軍部的危急關頭,毛澤東致電決定全軍由葉挺指揮。葉挺對中央的信任非常感激,率軍血戰,最后奉命去談判時被國民黨扣押。經中共中央長期交涉,他於1946年3月獲釋。出獄第二天,葉挺便致電中央請求再次入黨,兩天后得到批准。1946年4月8日去延安時,因飛機在大霧中撞山遇難。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