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人物
張琴秋 紅軍惟一女師長
國防大學教授 徐焰
【字號 】【論壇】【打印】【關閉
張琴秋
張琴秋
  女中英豪

  琴秋名揚

  巾幗標芳,疆場生光。

  紅星添艷,赤幟飆揚。

  琴秋昔日,秀色一方。

  戎衣幾載,尤勝紅妝。

  千閨奮命,撻伐用張。

  祁連戈壁,氣貫穹蒼。

  壯懷烈烈,英氣堂堂。

  剛折棠悴,嗚呼哀傷。

  吁嗟女將,勛著旗常。

  巴山有幸,長念元良。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斗爭中,曾涌現出無數巾幗英雄,在當年工農紅軍的戰斗行列中也有不少女戰士。有過留學經歷的張琴秋,卻是紅軍歷史上惟一的女性將領。她在革命戰爭及和平建設時期都有出色的業績,是我黨第一代革命新女性中的突出代表。

  生平

  ■她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女黨員,留  學莫斯科五年回國,先后成為紅軍  中惟一的方面軍女政治部主任、惟  一的女師長,解放后又是共和國第  一代女部長

  張琴秋,學名張悟,1904年生於浙江桐鄉縣一個商販之家。經父母親節衣縮食,供她上了本縣女子小學,又考入浙江省立女子師范學校。在校內,她受五四運動的影響,參加學生游行並帶頭剪發。1923年,她進入上海愛國女校文科班,因容貌秀美而成為引人注目的人物。

  在愛國女校,張琴秋通過與自己同班的沈雁冰(即著名作家茅盾)的妻子,認識了沈的弟弟沈澤民,翌年由他介紹考入上海大學。兩人相愛后,張琴秋在沈澤民引導下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隨后與楊之華(瞿秋白之妻)、王一知(張太雷之妻)、王會悟(李達之妻)一起,在向警予領導下辦起平民女校。1925年冬,張琴秋同丈夫沈澤民等秘密搭上一條蘇聯運煤船,赴莫斯科進入中山大學。1930年,她把剛生下的女兒瑪婭安頓在國際兒童院,潛回上海。翌年,夫妻二人進入鄂豫皖蘇區。張琴秋先任軍校政治部主任,1932年夏國民黨軍重兵“圍剿”時,又擔任了根據地第一位女縣委書記。紅四方面軍主力突圍西進,張琴秋改任師政治部主任隨軍出發。丈夫沈澤民作為鄂豫皖省委書記留下堅持游擊斗爭,於翌年犧牲。

  到達川陝邊區后,紅四方面軍重建根據地,張琴秋先任方面軍總政治部主任。她反對過張國燾的錯誤,遭受打擊報復,被調任總醫院政治部主任。在那裡,她除了指揮過戰斗,還主持了一些建設項目,如今仍留存在四川通江縣的烈士陵園,其圖案便是由她當年設計的。1935年初,紅軍在川東北建立了歷史上建制最大的婦女部隊——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師,由她任師長。長征途中,張琴秋改任川陝省委婦女部長。其后,她在西路軍任組織部長。部隊失敗時,她因產后身體虛弱被俘。

  抗戰爆發后,經周恩來向國民黨點名交涉,張琴秋被釋放回延安。她擔任抗日軍政大學女生大隊隊長、女子大學教育長。解放戰爭期間,張琴秋在中央婦委長期擔任秘書長,1948年曾與蔡暢一同率解放區婦女代表團赴東歐和蘇聯,在國際上宣傳中國的婦女革命。新中國成立后,她長期擔任紡織工業部副部長,分管女工工作。

  在1955年解放軍首次授銜時,張琴秋早已到地方工作,這位惟一的紅軍女將便沒有被授予軍銜。在“文革”風暴中,性格剛烈的張琴秋受到誣陷和迫害,於1968年4月憤然以死抗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4個月后,1979年4月,黨中央正式為張琴秋平反,對這位“久經考驗的老同志”表示了深切的悼念。

  背景

  ■中央軍委在抗戰初決定不再建立  婦女部隊,於是女子獨立師成為戰  史上空前絕后的篇章

  在長夜難明的中國千年封建社會,婦女一直受到君權、神權、族權和夫權的四大壓迫,直至五四運動才發出女性解放的最早呼聲。張琴秋作為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中成長起來的知識女性,不僅在求學和投身革命運動方面不讓須眉,還躋身於過去一直是男人世界的戰爭領域,在鐵與火的考驗中顯示出卓越的領導才能和英勇戰斗的精神。

  近代火器戰爭使婦女可以作為輔助人員投身戰場,組建獨立的女子作戰部隊則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強調婦女解放時的創舉。30年代前期,海南島曾建立過“紅色娘子軍連”。川東北地區的男性多受煙毒之害,女性承擔起艱難家庭勞動的主角,使她們具備了參軍所需的體力和精神上的有利條件。張琴秋領導的婦女獨立師(長征途中縮編為獨立團),便是在此基礎上解放婦女的一次嘗試。盡管該團多數同志后來浴血祁連山下,其業績卻永留中國婦運史冊。

  全面抗戰開始后,中央軍委根據紅軍時期的經驗教訓,要求不再建立單獨的婦女部隊(應該說這是適合女性特點及殘酷戰爭環境的規定),紅軍時期的女兵作戰建制單位在人民軍隊歷史上就此成了空前絕后的篇章。以往的組織形式雖然不再,然而當年張琴秋和她所率領的女戰士們英勇戰斗的無畏精神,卻作為光榮的接力棒,傳給那些立志為中華民族的強盛而奮斗的一代代有覺悟的女性。

  故事

  ■剛到根據地時,同志們還隻說沈  澤民帶來一位漂亮的夫人。但她  在紅軍學校一出場,便使大家由  衷佩服

  張琴秋化裝剛剛潛入鄂豫皖根據地時,同志們都說沈澤民帶來一位漂亮的夫人,對這個洋學生出身的女人能否當好軍校政治部主任還有懷疑。不過張琴秋第一次出場,就給普遍出身於農民的干部學員留下了突出印象。早操集合時,她身著灰軍裝扎著綁腿,英姿颯爽地出現在彭楊軍校的操場上,以非常標准的軍人姿態和響亮的口令使大家感到驚嘆。進行政治動員時,她豐富的政治理論知識和雄辯的口才更令人信服。原來,張琴秋在莫斯科中山大學時便預見到回國可能帶兵,她不僅在校內的隊列訓練中非常認真,還同男人一樣在夏季去搞野戰演練,從摸爬滾打一直學到連、營、團的戰術指揮。

  這位27歲的女政治部主任,還顯示出了文武全才。張琴秋組織宣傳隊時,親自教姑娘們跳蘇聯海軍舞、烏克蘭舞。到了川陝后,她又組建了四方面軍劇團,給大都是童養媳出身的演員們上文化課,並編寫劇本。在帶劇團慰問部隊和傷病員時,張琴秋自己也登台演出。

  ■率領500農婦滅了川軍一個團

  ■隨西路軍出征,臨近分娩時還指  揮作戰,把孩子生在戈壁灘上

  ■女部長到哪個工廠,就同職工一  起在食堂就餐﹔率團去蘇聯參觀  時親自當翻譯,“部長兼譯員”傳  為美談

  1933年,川陝蘇區反“圍攻”時,一次,川軍一個團從小路包抄到四方面軍總醫院附近。當時,張琴秋身邊隻有地方武裝婦女赤衛營500人和醫院保衛科的幾十個男同志。她沉著地根據高山狹谷的地形安排了一個包圍陣,待敵軍進入山谷中突然卡住兩頭,然后她帶領身邊的人進行喊話宣傳,說明紅軍是窮人的隊伍。敵軍進退不得,平時受軍閥欺壓的士兵又聽到這些前所未聞的宣傳,都停止開槍傾聽喊話。惱怒的敵團長以手提機槍掃射不肯開槍和前進的士兵,激起了反戈相向。張琴秋乘敵內亂,率領婦女赤衛營沖下去,將全團敵軍繳械。此事很快在全川傳揚,《蜀笑通訊》和《中國論壇》都登載了“五百農婦繳一團”的奇聞。國民黨的一些報紙,還把張琴秋說成“精通五國文字”、“能文能武,不下馬可以寫文章”的能人。

  紅軍的西路軍向新疆遠征途中,張琴秋已臨近分娩,但仍在擔架上指揮總部機關作戰。在馬匪騎兵的包圍中,孩子出生在戈壁灘上,她也因產后失血過多而昏迷。一個成長於上海、又留過學的婦女,能在西北大漠經歷如此的磨難,需要有何等堅強的意志!

  從新中國成立起,張琴秋擔任紡織部副部長近20年,是第一代女部級干部中的佼佼者。她根據20年代在上海動員紗廠女工的經驗,又研究了解放后的新情況,多方設法解決女工的困難,以調動她們的積極性。張琴秋到哪個工廠,都同職工一起在食堂就餐。她率團去蘇聯參觀時親自當翻譯,“部長兼譯員”傳為美談。她去世多年后,黨內老一代人談起張琴秋,都發出由衷的贊嘆,她的光輝形象和傳奇般的經歷長留於大家心中。

  《北京青年報》  
(責編:humin)



期刊雜志  
黨的文獻 中共黨史研究
百年潮 世紀風採
紅岩春秋 黨史博覽
黨史文苑 黨史縱覽
湘潮 北京黨史

最新推薦  
2010年全國黨史工作會議
開國上將紀念館
經典著作:領導人文集
歷屆黨代會黨章修改變遷
革命先輩網上紀念館
共和國腳步——1949年檔案
五四運動九十周年
 
歷次黨代會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中共三大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

中共四大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

……
 
紀念館  
黨旗 黨徽
毛澤東紀念館 周恩來紀念館
黨章 入黨誓詞
劉少奇紀念館 朱德紀念館
 

鏡像: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