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尚志 犧牲40年復黨籍 |
|
徐焰 |
|
 |
 | 趙尚志 |
|
追祭趙尚志烈士
(公歷二零零一年八月十五日 抗戰勝利紀念日)
關東烽煙,荒野揭竿﹔
壯士悲歌,血凝興安。
舉義趙尚志,誓師鬆江邊,
密營遺跡在,篝塵記當年。
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后寒﹔
林蔭難蔽日,光復故園歡。
嗚呼!斯人已杳,追思再三﹔
敬瞻捐軀處,杜鵑映紅斑。
一朝洗冤,百載頌傳,
啟發后昆,承繼前賢。
壯先烈之浩氣,慰英靈於九泉。
地久天長兮國魂揚,
日月齊光兮金甌全。
在東北大地上,解放后有兩個以抗日聯軍英雄命名的縣,一是吉林省的靖宇縣,一是黑龍江省的尚志縣。曾擔任過東北抗聯第三軍軍長、總司令的趙尚志,是有著關東漢子粗獷性格的傳奇人物,他以對黨和抗日事業的忠誠在史冊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生平
從小養成倔強性格,進入工業學校和黃埔軍校都未念完,便被開除
在東北組織反對奉系軍閥的斗爭,入獄近四年,出獄后成為黨在東北建立武裝的開拓者
他雖一再受開除黨籍處分,卻從珠河拉起游擊隊組成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並擔任過東北抗聯總司令
為追念他的歷史功績,烈士犧牲40年后,1982年中共黑龍江省委恢復了他的黨籍
趙尚志,1908年出生於遼寧朝陽縣一個以教書和務農為生的家庭。父親是前清秀才,教過私塾,后因家鄉難以存身流落到哈爾濱。趙尚志小時隨父親讀過三年私塾,11歲便走上社會,先給俄僑老板當佣人,后到哈爾濱道勝銀行當信差,在少年時代便受盡了中俄老板和社會上黑惡勢力的欺凌,並養成了倔強和富有暴烈反抗精神的性格。
趙尚志16歲時,家境因得到赴蘇聯作工的哥哥接濟而好轉,便再去求學。隻經過半年補習,他便考入了哈爾濱許公工業學校。1925年,趙尚志在校內積極組織學生參加五卅愛國運動,並於同年夏天秘密參加了中國共產黨。校長對他威脅利誘無效后,便宣布予以開除。趙尚志感到要改造社會隻有學軍事,經過申請,中共哈爾濱特別支部讓他去廣州。1925年末,他進入黃埔第五期入伍生隊,成為共產黨組織的青年軍人聯合會的積極分子,與“孫文主義學會”的反動學生經常展開斗爭,並以觀點激進、敢打敢斗聞名。翌年春,蔣介石“整理黨務”壓制共產黨時,校方又將趙尚志視為最不安分者,迫使他中途退學。
趙尚志回到東北后,在中共哈爾濱市委、長春支部等地負責學生和青年運動,於1927年春被奉系軍閥逮捕,雖然一度獲釋,不久又在公開講演后被捕。在獄中,他受到酷刑拷打,卻只是怒罵。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沈陽政權交替出現混亂,趙尚志等就此出獄。他隨即趕到哈爾濱,發動工人、學生支援義勇軍抗戰。義勇軍很快失敗,接任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的趙尚志於1932年春赴巴彥地區,改造那裡的土匪和雜色武裝,並於同年秋打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六軍江北獨立師的旗號,成為黨在北滿最早建立武裝的開拓者。
打出紅軍的旗幟並開展土地革命后,趙尚志的隊伍馬上受到日偽和地主武裝的夾攻,加之內部不鞏固,於1933年春潰散。趙尚志在滿洲省委要他深刻檢查時表示不服,受到開除黨籍的處分。隨后,他隻身深入山林,在哈爾濱以東又拉起一支游擊隊,並主動接受中共珠河縣委的領導。這支反日游擊隊發展到幾千人,建立了10萬人口的根據地,於1935年初發展為人民革命軍(又改名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趙尚志任軍長。此時,滿洲省委批准了趙尚志恢復黨籍的請求,肯定了他的功績,說明原先開除的決定是錯誤的。
1935年,珠河根據地遭敵“討伐”受嚴重破壞,趙尚志率部北征會合第四軍李延祿等部,在背靠小興安嶺的鬆花江下游建立根據地,被推為北滿抗日聯軍總司令,聚起隊伍2萬人,活動范圍達30余個縣。1938年,抗聯形勢惡化,這支部隊的兵力由最多時的4萬人銳減至不足萬人,趙尚志隻得入蘇商討對策。因以前他反對王明、康生指示信中的一些內容,加上內部矛盾而遭扣押。翌年春,蘇聯遠東軍通知,他已被共產國際任命為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趙尚志隨即召集百余名在蘇人員回北滿,1940年春,因游擊隊難以生存而再度入蘇。此時,北滿省委又一次將他開除黨籍。翌年秋,他回國打游擊,因被特務暗算於1942年2月犧牲。黑龍江解放后,珠河縣於1947年被命名為尚志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人們頌揚趙尚志的英雄事跡時,發現他犧牲時竟然還是被開除黨籍的“老非”。1982年黑龍江省委經復查,宣布當年的處分“是一起歷史冤案”並予撤銷,在烈士犧牲40年后又重新恢復了他的黨籍。
背景
帶有粗獷關東環境特點的英雄,四十年后又被黨組織重新全面評價,正體現了黨對歷史的實事求是
祖國白山黑水間的東北大地,是帶有游牧特色的滿族發源地,近代又由敢闖關東的內地流浪者開拓,還長期成為俄、日殖民地。深重的民族壓迫和地方特點,造就了一批有粗獷性格的英豪,趙尚志又是其中突出的代表。他在拉隊伍時屢挫屢起,在酷寒的林海雪原中拼搏多年,成為東北抗日志士的一面旗幟。他高於眾多同鄉之處,又在於從學生時代起便學習過馬列主義,將階級解放與民族解放結合,由自發的反抗者變成自覺的共產黨員。
筆者當年曾聽抗聯老領導們談起趙尚志,都稱贊他打仗有一股拼命勁,而且智勇雙全。不過大家也提到他暴躁和有時粗魯等毛病,以及同其他一些領導人的關系緊張。“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黨組織相隔四十年之久后,仍能客觀地復查當年的歷史懸案,全面看待他的功過,恢復趙尚志生前渴求的黨籍,這也正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事求是精神的生動體現。
故事
為了給黨拉隊伍,到山林隊中甘當一名馬夫,因在被圍的緊要關頭獻策而被任命為參謀長
從拉出七個人和一挺機關槍起家,兩年間發展成幾千人的抗聯第三軍
在中共滿洲省委成員中,趙尚志是最早搞軍事的人。當年,黨在東北沒有蓬勃的工農運動作為基礎,早期的抗日義勇軍基本由舊奉軍和原胡匪組成,在日軍進攻下僅一年便紛紛潰散。趙尚志深感舊式武裝難以依靠,雖身單力薄,卻決心拉起一支共產黨的軍隊。
組建紅三十六軍失敗后,趙尚志雖被開除黨籍,卻於1933年春到賓縣孫朝陽的山林隊中,因那裡不信任知識分子便忍辱負重先當一名馬夫。不久,隊伍被日偽軍包圍,孫朝陽一籌莫展。早在黃埔軍校受到正規訓練並當過中共滿洲軍委書記的這個“馬夫”,便向“大當家的”獻策,以分路突圍擺脫了危境。事后,趙尚志便被孫朝陽任命為參謀長。他利用這一地位宣傳共產黨的主張並團結了一些弟兄,但一些胡匪出身的頭領卻對他妒恨交加並圖謀暗害。不久,隊伍瓦解,趙尚志隻拉出七個人和一挺機關槍,找到中共珠河縣委,被縣委任命為游擊隊長。他幾挫幾起,最終以這支小隊伍起家,兩年間發展成抗聯的一支主力部隊。
趙尚志在哈東建立的根據地被日寇驚呼為“共產王國”,他又一再以游擊戰術挫敗敵“討伐”。肖田一戰,他擊敗日軍望月部隊,殺傷敵部百余人,自己僅傷亡三人,日酋驚嘆此仗“必有名將指揮”。在文化水平普遍很低的東北山林民眾中,趙尚志又算難得的知識分子,他轉移到湯原后還模仿黃埔建立軍政學校並自任校長,舉辦了三期,為抗聯培養出不少干部。
趙尚志受處分后決心以鮮血表明忠誠,隻帶五個人從蘇聯回北滿山林打游擊
被特務從背后打黑槍擊穿腹部,忍痛回手一槍將那個家伙擊斃
英雄頭顱被日寇泡入藥液陳列於長春,解放后被找到,原抗聯領導人聞之潸然淚下
1940年,趙尚志入蘇后又一次被開除黨籍,十分痛苦,一面向組織申辯,一面要求回國戰斗用鮮血表明忠誠。翌年秋,在日寇於邊境舉行“關特演”,關東軍增兵已近百萬的嚴峻形勢下,趙尚志毅然率五人小分隊越境進入蘿北縣山林活動。當地日寇頭目林大佐得到情報后,派特務劉德山以收山貨的老客之名進山,找到抗聯小分隊要求加入。趙尚志因急於擴大隊伍,未識破其奸而將他留下。1942年2月12日凌晨,趙尚志率小分隊接近警察分所准備襲擊時,劉德山突然從背后開槍。趙尚志腹部被打穿后忍著巨痛,回手一槍准確地擊斃了那個特務。日本警長聽到槍聲,指揮警察隊沖出,倒地的趙尚志將公文包交給身邊戰士並催其快走,自己揮槍阻擊,后因失血過多昏迷而被敵抬回梧桐河村(今尚志村)。
據偽滿治安部上送報告稱,趙尚志“受傷后僅活八小時”。他垂危時面對突擊審問,怒斥了在場的“滿人警察”賣國后便“閉口不語,狠狠地瞪著審訊他的人,而對自己受重傷所造成的痛苦,未發一聲呻吟。其最后的表現,真不愧為一個大匪首的尊嚴。”日寇將他頭顱割下用飛機運往長春,與楊靖宇的首級一並陳列,並宣布“禍滿元凶從此誅滅”,“滿洲共匪最后消滅”。事實上,東北抗聯余部仍在戰斗。解放后,泡在藥液中的英雄頭顱被找到,面部仍帶著堅毅表情。原抗聯領導人包括對趙尚志有成見的同志,得知此事也不禁潸然淚下。
《北京青年報》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