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為本、為民解困”是民政服務民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近年來,全省民政部門把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放在首位,改善民生、維護民權、保障民利,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進和諧安徽步步前行。
減災救災 以民為本
到9月初,淮南市謝家集區臨時安置的受災群眾全部回遷。
在今年夏天的洪澇災害中,謝家集區對內澇區、特別是採煤沉陷區1408名受災群眾實施緊急轉移安置,對1528戶重災戶發放生活救助金。與謝家集區一樣,到9月底,全省今夏受災群眾全部回遷,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受災群眾正在重建家園。
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我省多災易災的自然環境,洪澇、干旱、風雹等災害頻發。災害未臨,超前應對。2005年9月,我省發布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去年,全面完成省市縣三級預案。今年上半年完成鄉鎮 (街道)應急預案。到年底,全省形成覆蓋鄉村的救災應急預案體系,救災物資儲備網絡基本形成。
大災面前,高效應對。五年來,省委、省政府多次召開全省救災工作和災區倒房重建會議,王金山省長和分管副省長先后8次主持召開救災工作專題會議,全省減災救災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工作機制。今年夏天淮河防汛抗洪堅持以人為本,科學防控,有效減輕了災害損失。
大災救濟,以民為本。五年來,全省發放受災群眾口糧救濟款6.7億元、倒房重建款8.7億元、轉移安置款1.19億元、治病及其他救濟款0.75億元,累計發放救災款17.3億元,救濟受災群眾1545萬人(次),重建因災倒房96.7萬間。接收社會捐贈款物1.56億元,救助780萬人次,有效保障了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災區人心穩定,社會安定。
社會救助 為民解困
今年入夏以來,肉類商品價格上漲較快。為緩解城鎮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困難,省政府決定從7月至12月,對全省101.6萬城鎮低保對象增加補貼,一次性人均補差60元。合肥市政府決定在此基礎上給城鎮低保對象每人再增發30元補貼。
與此同時,低保的“陽光”從城市洒向農村。今年上半年,我省啟動建立農村低保制度,將原來享受農村特困救助的90余萬人直接納入農村低保范圍,新增農村低保對象40.9萬人。到10月初,全省141.8萬農村低保對象已領到第三季度低保金。
五保戶是社會救助的重點人群。自今年1月起,按省政府要求,全省各地將農村五保對象年人均供養標准從去年的850元提高到1200元。馬鞍山、蕪湖、安慶分別提高至2500、1600、1450元。銅陵集中供養的市區五保老人年人均不低於3200元,縣不低於2700元。
大力推進五保老人之家和敬老院建設,不斷提高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目前,全省建成1500多所敬老院、1440多所五保老人之家。到2010年,全省將興建5000個五保老人之家,實現每個鄉鎮至少有一所50張床位以上、入住率不低於80%的敬老院,集中供養率達40%左右。
城鄉大病醫療救助全面推開。去年,全省救助54萬人次。今年上半年,全省共救助農村困難群眾63.6萬人次,支付救助資金2004.7萬元,其中,資助參加新農合人數61.7萬人,救助城市困難群眾6593人次。
從城市低保到農村低保、五保供養,從臨時救助到發展就業救助、城鄉大病救助……五年來,全省初步建立覆蓋城鄉、制度健全、相互銜接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救助形式從單一的生活救助擴大到醫療、住房、教育和司法救助等多個領域﹔城市低保實現應保盡保,農村特困群眾救助實現向農村低保制度轉變,保障標准提高到年人均不低於260元。
社會福利 保障孤殘
黃山市湯口鎮翡翠新村80多歲的張勝玉老人這幾年與兒孫一家人享受著雖不同吃同住、但卻同喜同樂的美好生活:2003年,翡翠新村48戶農民搬進48棟農家別墅的同時,張勝玉老夫妻倆與同村其他20多位60周歲以上的老人同時搬進嶄新的老年公寓,享受著全免費的養老生活。老年公寓正對面的一座別墅就是兒子張建基家,無論白天、夜晚,隻要想家,老兩口跨過馬路,就能與兒孫團聚。
到去年底,我省60周歲以上老人達751.3萬人,比全國提前兩年進入老齡化社會。近年來,全省民政部門以積極應對老齡化、促進代際和諧為重點,強化對老年社會福利服務的保障責任,側重保障無依無靠的孤寡老人。加快建立和完善養老服務優惠扶持政策,積極推行民辦公助和公辦民營管理方式,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興辦各類老年福利服務設施,做好居家養老和集中養老服務,建立健全老年福利服務體系。
同時,全省以加強社會福利制度建設為重點,逐步擴大社會福利惠及范圍,大力發展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的社會福利事業,形成服務對象公眾化、服務主體多元化、服務內容多層次的社會福利發展新格局。落實孤兒養育、醫療、教育、就業等綜合救助政策,初步形成以家庭養育為基礎、社區照顧為依托、機構養育為骨干的孤殘兒童福利保障體系。建立“孤殘兒童手術康復明天計劃”長效機制,啟動“兒童福利機構設施建設藍天計劃”,加大對艾滋病致孤兒童的救助力度。健全殘疾人安置就業機制,完善殘疾人社會福利政策,依法保障殘疾人的基本生活權益和社會發展權益。5年來,通過發行福利彩票籌集11億元公益金,全部用於助學、助困、助殘、助醫等社會福利事業。(記者 曹顯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