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微觀察

美!“三個前所未有”見証青山定不負人

人民網記者 曾帆

2022年10月21日22:4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雲南野象旅行團北巡,‘微笑天使’長江江豚頻繁亮相,藏羚羊繁衍遷徙,白洋澱鳑鲏魚等土著魚類逐漸恢復,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了扎扎實實的成效。”

10月21日,二十大新聞中心舉行第五場記者招待會,生態環境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翟青介紹說。

征程漫漫,大道如砥。翟青提到,過去十年,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這些變化體現在“三個前所未有”:決心之大前所未有,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把‘美麗中國’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十年來,“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已成為共識。宏大的生態敘事中,太多的中國故事值得講述。

——用思想之光引領“美麗中國”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的科學體系。”在談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意義時,翟青提到,其原創性貢獻主要體現在“深化與創新了我們黨關於生態文明的理論成果,把我們黨對生態文明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高度”“繼承與創新了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生態觀,實現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系思想的與時俱進”“吸收與發展了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哲理思想在二十一世紀的當代中國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拓展與超越了全球可持續發展經驗成果,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和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重要內容和重大成果”等四個方面。

翟青說,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按照黨中央部署,不斷深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宣傳闡釋,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一步深入人心、走向世界。

——用制度之力護航“美麗中國”

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科學指引下,我國生態環境的法治建設取得顯著的成效。

面對記者關於“生態環境制度改革”的提問,翟青說,“我國生態文明‘四梁八柱’性質的制度體系基本形成,生態文明寫入了黨章,寫入了憲法,覆蓋大氣、水、土壤、固體廢物、噪聲污染防治以及長江、濕地保護等領域的25部生態環境相關法律得到制修訂,中央出台《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兩個非常重要的文件,建立了一系列創新性制度。”

——用督察之效保障“美麗中國”

這些年,在面對一些損害生態環境的事件上,我國始終堅持把嚴的基調和問題導向作為督察的生命線,動真碰硬,直面問題。

“兩輪督察共受理群眾環境問題的舉報28.7萬件,已經辦結或階段性辦結28.6萬件”“第一輪督察整改方案明確的3294項任務總體完成率近96%,第二輪前三批整改方案明確的1227項任務已經完成近60%”……會上提到的這一項項數據,充分展示了幾年來,我國在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

——用群眾之盼推進“美麗中國”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21年,全國地級以上城市PM2.5的平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了34.8%,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的比率達到了87.5%”“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野外種群數量得到恢復與增長”“2021年,全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2年下降34.4%”……現場,翟青介紹了我國在“污染防治攻堅向縱深推進”“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和“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方面取得的扎實成效。

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綠色版圖不斷擴展,城鄉環境更加宜居,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景生動展現出來。

——為建設“美麗家園”貢獻中國智慧

從建設美麗中國到共建美好地球家園,我們從未缺席。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將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公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原則,積極推動《巴黎協定》的簽署、生效和實施”“積極同廣大發展中國家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會上,翟青談到了我國積極為全球氣候治理作出的貢獻。

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成就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我們錨定美麗中國建設目標,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錦繡山河必將更加壯美。

(責編:王子鋒、孝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