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百姓生活保护伞--十八大专题报道--人民网
人民网

撑起百姓生活保护伞

人民网记者 谢雨 王君平 智春丽 张志锋 付文

2012年11月12日05: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字号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2020年要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这短短的一句话,既是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殷殷挂念,也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庄重承诺。

10年来,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建立、逐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我国织就起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看得起病、用得起药、养得起老不再是梦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安全感。

勾画全覆盖普惠生活新图景

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从国有企业扩展到各类企业和用人单位,从单位职工到灵活就业人员和城乡居民,从城镇到农村,社会保障这棵大树枝繁叶茂,成为十几亿国人遮风挡雨的保护伞。人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勾画出全覆盖普惠生活新图景。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不仅提出了未来社会保障发展的宏伟目标,也明确了在我国当前国情下推动社会保障前行的具体方向。

“要不断扩大覆盖面,将符合条件的人员都纳入制度范围,做到应保尽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代表表示,加快扩大基本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才能有效地分散和化解风险,从而保证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山西大同市委书记丰立祥代表指出,低收入群体是社会保障的“短板”,要全力推进大救助体系建设,真正把有限的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到那些最需要、最期盼、最困难的群众中去。同时,他认为,“可持续既是方针,又是重点。”社会保障既要解决“有”的问题,又要解决“好”的问题。要在低有所保的基础上,实现困有所救,增强社会保障资金的支付能力。


相关专题

分享到:
(责编:高巍、权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