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十八大报告--十八大专题报道--人民网
人民网

开创新局面 作出新贡献

上海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十八大报告

2012年11月10日10:36    来源:解放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字号

  市级机关

  学习上走前头 工作上下功夫

  市级机关各级党组织及时组织党员干部收看收听党的十八大开幕,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所作报告。市级机关工委专门把党员劳模代表请到机关,和党员干部一道收看、座谈,畅谈学习体会。

  市级机关各级党组织在确保党员干部现场收看的基础上,对在一线值班不能集中观看直播的同志,采取网上回看等方式进行“补课”。不少单位还组织机关党委委员、支部书记、优秀党员进行座谈。同志们一致认为,报告既总结过去,又展望未来,既肯定成绩,又不回避问题,高瞻远瞩,成熟自信,特别是绘就的两个一百年的美好蓝图,十分鼓舞士气、非常振奋人心。市级机关工委领导表示,十八大报告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是政治宣言、行动纲领、战略部署、指导方针。下一步将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报告全文,并组织专题培训,积极引领党员干部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上走在前头,在联系实际、推动工作上下功夫,切实体现机关党建的科学化水平。(记者 洪梅芬)

  市社会工作党委

  发挥引领作用 推进党的建设

  市社会工作党委全体机关干部集中收看了十八大开幕直播。全市25.4万名“两新”组织党员也在不同地点,通过不同方式收听收看了开幕式,并认真学习了胡锦涛同志所作的报告。

  大家一致认为,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党员们表示,胡锦涛同志的报告振奋人心,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和前进的动力。下一步,要迅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把党员干部的思想迅速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推进 “两新”组织党的建设,组织和动员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永远跟党走,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作出积极贡献。(记者 洪梅芬)

  市发改委

  科学发展先行 推进转型升级

  市发改委党组认真学习报告后表示,将勇当科学发展先行者,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转型升级。

  大家表示,要坚定信心,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特别是要妥善处理好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统筹做好稳增长、促转型、抓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确保发展“稳中求进,进中提升”。

  大家表示,稳增长,要进一步聚焦上海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新的战略空间。促转型,要继续用好“四个中心”建设战略机遇,用创新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用节能减排倒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环境资源集约利用。抓改革,要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发挥好浦东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的作用,以点带面,争取更多政策突破。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妥推进环境资源价格改革等重大改革事项,不断深化对内对外开放战略。惠民生,要统筹各项分配保障制度,重点加强价格调控、人口服务和社会管理等各项工作。(记者 杨群)

  市国资委

  立足转型目标 推动改革发展

  市国资委党政班子成员、全体党员和机关干部集中收听收看了党的十八大开幕盛况。大家表示,要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为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首要任务,作为全面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国资委系统各大国有控股集团党委也认真学习了胡锦涛同志的报告。百联集团党委表示,将密切联系本业态、本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海电气临港重型机械装备有限公司党委表示,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为实现临港基地管理升级作出积极贡献。上海纺织时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党委表示,上海纺织产业将立足转型目标,创造老品牌和传统产业的“又一春”。东浩集团下属的对外服务公司建有众多在沪外企的党支部,许多外企党支部书记说,十八大报告的阐述为非公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必将带来正效应。(记者 徐蒙)

  市科技系统

  科技支撑创新 对接国家战略

  市科技党委和市科委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十八大报告。

  大家表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需要科技的支撑和创新能力的突破,将更好地对接国家战略,攻克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为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贡献力量。要结合实际,密切关注民生工程,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加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大家认为,要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升科技创新效率、加快创新价值实现为主线,建立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优化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点,服务民生关注点,为把上海建成更具活力的创新型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记者 章迪思)


相关专题

分享到:
(责编:李晨阳、常雪梅)